《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积极心理学,对于追求自由和幸福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自由的基础 追求自由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思想成熟度和相对完整的人格基础上,同时需要正确的引导。书中提到了“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这表明被过度宠爱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自私和抗挫折能力较弱等风险。因此,完全否认原因论是不可取的。
而“不惧背叛无条件地做到他者信赖”也是很难实践的。我们并不是说毫无考虑地向任何人借钱,而是要明白每个人的可信度是不同的。在面临巨大利益的选择时,能够经受住诱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需要我们理解而不是完全否定。
自由说到底是做自己,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应该保持干净、礼貌和不邋遢,这是人类的基本共识。因此,只有在具备相对完整的人格和基本共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谈论到自由。
二、自由的最终宿命,是被讨厌吗 不是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更追求认可、迎合他人,并不会获得更多回报;而忽略他人评价,坚持自我,活出真正的自己,往往能获得更多理解和接受,最终得到好的评价。
不怕失去才能得到。书中提到“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只有明确界定了自己的原则,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你,并按照你的需求对待你。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追求自由,最终一定会有人理解和认可你,而不会被人讨厌。
当然,追求自由并不意味着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满足自己的基础上,我们完全有能力关注他人的感受,构建更和谐的共同体。这并不是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是让他人感到舒适,即所谓的“他者贡献”。
三、“他者贡献”的欺骗性 书中提到了“阿Q”问题,他是自我欺骗的代表,就像书中提到的会红脸的女孩一样,阿Q通过这些想法来认为自己比别人更高尚、更有价值。我身边也有一些人夸大自己的贡献,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并不高。我们可以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但他人的评价是否真的没有意义呢?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一致时,我们是否会自我欺骗?我们可以定义自己的“他者贡献”,但只有更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贡献,才能更真实地认识自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人生的三重境界,概括为上下求索、踽踽独行,最终峰回路转。每个人内心都可能有阴暗和不堪,真正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是非常困难的。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真正“悦纳”自己,并通过行动实现改变。这样,不仅不会被讨厌,还能过上轻松自在、受人羡慕的人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