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道重要的人生功课——天真地付出,成熟地接受。 做每一件事情,只是享受过程的苦与乐,都欣然地接受结果,不论好和坏。 你想要的结果都取决于你的态度,你的努力,你的付出。 所以,当幸福和付出不匹配时,不要焦虑。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接受,你就有什么样的幸福。 俗话说知足常乐。了解知足感源自内心,你就随时随地感到知足。 丰子恺先生说:“我是知足的,故能自得其乐。” 人生是不确定的,没有最幸福,只有更幸福。 保有一份知足感,才能拥有更持久的幸福。 成年人也可以延续童年时期的观念、热情与活力 我们发现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因为孩子最会玩,没有利弊之分,完全沉浸在玩的过程中。 汪曾祺老先生说:“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孩子的兴趣最广泛,一颗石子,一条小鱼,一条毛毛虫,都可以毫无旁骛玩上半个时辰。 学学孩子,偶尔保持一下童稚与天真。 据调查,不幸福的人有个共同点: 自己看重的事想做未做,因此感到内疚 渴望获得某些情感关系,但未能如愿 不想迎合他人的期望,而希望他人接受自己的本色 缺乏信心,疑惑重重,抱有束缚性观念 虽然个人经济状况、工作及某些情感关系陷入困境,但无法改变现实 看不到出路,不知道如何挣脱束缚 如此多的人郁郁寡欢,以致于出现焦虑、抑郁,生活本不应如此不堪 决定我们是否幸福与成功的不是人生境遇,而是如何应对人生境遇。 比如一个哭闹的孩子,用一件玩具逗引她之后会“咯咯”大笑。 转移了注意力,孩子的情绪和表现就从伤心难过,变为快乐。 孩子不需要昂贵的玩具,与生俱来就感到知足,只因当下就获得了快乐。 而成年人的幸福通常和宽泛的外部有联系,比如生活、事业不顺利,想要的车子买不起。 我们通常跳出当下的状态,采取全局的视角,衡量得失。或者总是在“比”,仿佛只有“比”,生活才有价值。 孩子的幸福只是和那一刻的事件有关。比如穿上了一件喜欢的衣服。 学习一下孩子吧,多享受自己拥有的,少觊觎他人拥有的。 不做讨好型人格,不喜欢的事学会拒绝,活得真实一点 孩子们总是实话实说,敢哭敢笑敢闹,喜欢就是喜欢,拒绝时也毫不犹豫。有时让父母为难。 但我们囿于人情,出于礼貌和顾忌,通常不知如何拒绝他人。 我们只为寻求内心的平和,却忘记了追求内心的真实。 生活中分清主次,去参加朋友聚会让你为难,因为你更需要休息,却又不好意思拒绝。 常常违背自己的意愿,故尔觉得生活没有乐趣。 每个人都有不想做的事,生活未必事事如愿。比如工作就是必须要做的。 研究发现,人脑经过训练后习惯于寻找相似性与熟悉感。就像有人说对工作厌倦了,但建议他换工作时,他又说做久了,习惯了,就再懒得换工作了。 如果“必做的事情”没有带来乐趣,那就行动起来,制定方案,寻找变通的办法。 或者说在工作之余,通过“童年玩的乐趣”减轻一直以来的束缚。比如跑、跳、大声唱歌、骑行、一次游戏。 在生活中多融入一些游戏,你会感到精力更充沛。 孩子们活得那么真实,我们成年人没有理由放弃那份童真。 成年人受缚于结果、目标,却忘记享受过程中的乐趣。 有人说童年很宝贵,但童年的快乐都很便宜。 我们成年人,越长大越负担不起自己的快乐。 完美无缺的伴侣,豪华车,精装别墅,优秀的孩子,长假旅游。 我们总是在和别人拥有的东西做比较,有时候简单一点也是种幸福。 然而玩是一门艺术,孩子们天生就知道怎么玩。 我们也曾是孩子,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那些宝贵的品质慢慢丢失了。越长大越不快乐,得到越多越不满足。 有人发现,孩子的思维模式更加合理。抛开束缚,像孩子一样探索这个世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