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曾给托马斯·曼写信:“独善其身怎么可能呢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像表面那么互不相干。”
我觉得《荒原狼》便展现了黑塞想要独善其身,却又不得不与外部世界相连的矛盾挣扎。
现代的年轻人应该没有人不爱黑塞吧,因为黑塞就是我们的镜子。他内向孤僻,不爱社交,不合群;他孤独,矛盾,时刻体察内心。他的一生中有太多的至暗时刻。重度抑郁症患者、家庭生活分崩离析、直面世界大战的残酷、见证民族信仰与精神的崩塌,他成了一匹荒原上的孤狼,走上了生活的绞刑架。
在这种强烈的个人和外部世界的冲突中,黑塞铺设了三条路径来拯救自己:
1.安于自处,向内行走,去思索关照内心。写作于精神疗养期间的《荒原狼》是典型的代表。
2.向东方文明靠拢,重建内心与世界的秩序。《悉达多》以佛陀思想打底,追求生命中的圆融统一,让人印象深刻。
3.在绘画艺术中重获纯真。受尽磨难之后,他以孩子的笔触画叶画花,大自然永远给他安慰。
流浪在受难的大地上,以写作和绘画寻找人生的出口,去创造不朽和永恒的价值,黑塞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荒原狼》中,荒原与世界文明相对,荒原是原始野蛮的,代表离群索居,无所拘束。
狼与人相对。狼是欲望使然,是粗鄙的天性。人是理性精神,是高尚与教养。两者居住于一个躯体,打响一场战役,为的是反对庸常,解除孤独者的围困。
书中的荒原狼,正是黑塞自己。
这本书有很多译本,我很庆幸选了姜乙的译本。没有对比过其他译本,不敢说这个译文最好,但姜乙的翻译真的太好太美了!那种孤独求索、挣扎反复的意境,那如诗一样的滔滔文句,是值得复诵的。
“在沙漏和枯叶之间,我不想同精神打交道,我要的是无常,我想做孩子和花。”——黑塞
回归本真自我与自然,即便是一匹不合群的荒原狼,也可以活得自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