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描述了在他所处时代和过度的那些奇特的确定性和永不消逝的担忧。除了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情况,他也显示了纯粹地活着的迷人与恐惧。爱伦·坡向他的读者发出了信号,让他们能在他死后很久之后继续了解他。爱伦·坡让理性的锐利目光变得更具剖析力,而它审视之后留下的黑暗会变得更加浓郁。”——这本由科学史专业的作者写就而成的爱伦·坡传记,相较于其他的传记作品来说,角度更为独特。除了叙写了爱伦·坡40年短暂的人生经历、曲折的报刊投稿写作创作之路,作者约翰·特雷什还写到爱伦·坡正是爱伦·坡关于宇宙浪漫的设想和解说。他绝非封面那样纯粹的阴郁寡言,其实内心满是澎湃和无穷尽的构思想法。借另一本坡的传记的书名来概括他这一生——《爱伦·坡:有一种发烧叫活着》。
★爱伦·坡本不是爱伦·坡。他只是埃德加·坡。他那位样貌出众的演员母亲在他两岁的时候病故,留下了三个孩子。埃德加排行老二。是约翰·爱伦的妻子劝说丈夫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养母给过他无限的关爱。他则用更多的体贴来报答她。约翰·爱伦品行不佳,也不喜欢(看不起)埃德加的演员母亲。他对妻子和养子都不好,言语辱骂甚至动手时常发生。孤苦无依的埃德加为了讨好约翰·爱伦,把这些都忍下来了。但并没有改变养父对他的态度。甚至,约翰·爱伦自始自终都没有办理合法的收养手续。埃德加·坡在谄媚讨好与内心憋屈痛恨中胶着。约翰·爱伦送埃德加·坡去西点军校,预示着养父子关系的彻底破裂。坡认为养父将自己送至千里之外,让自己饱受训练与亲情的双重苦楚。他毅然决然离开家,但偶尔因为手头拮据而放下自尊写信给约翰·爱伦请求寄钱。
★埃德加·坡缺爱。他小时候没有得到亲情血脉的关爱(哥哥妹妹都被分别领养),第一次喜欢的女孩被她父亲安排嫁人。不过,他和表妹弗吉尼亚的结合让人咋舌。原本姑妈想着他们俩并不合适,决意分开他们俩。是埃德加·坡泣泪写信请求,这才有了他和表妹后来的结为连理(结婚时,弗吉尼亚才15,埃德加大她13岁。他在证婚人面前谎称表妹已成年,符合结婚规定)。弗吉尼亚患肺结核虚弱在床休息,愈发激起爱伦·坡涌上心头的阴郁苦闷。他还把这些情绪倾注在作品上,诉诸于文字,形成专属他的风格。
★坡一生致力于创办自己的刊物。《宾夕法尼亚》(后改名《铁笔》)在多次募集支持者资金后才艰难起步。他并非没有惊艳世人的写作天赋,只是他在刊物上针砭其他写作者的作品,言辞辛辣,树敌太多。他偶尔会见风使舵,所有的物体都只不过是或多或少的不同的聚集体,而被带到一起的任何两个不同部分都将造成一种电的发展。当吸引将弥散的物质各部分聚到一起的时候,它们形成了新的关系和新的不同,也因此出现了更多的阻力、更多的电。”大众读者熟知爱伦·坡写恐怖小说和诗句的那一面,却未曾深知他钻研科学,是点亮美国科学体系的灯塔。是本书作者,借由这部传记,搭建起读者与“科学怪人”爱伦·坡的桥梁。从坡所著的《尤里卡》当中窥探宇宙浪漫和坡对宇宙科学的解说诠释。
★有一种发烧叫活着。爱伦·坡如珀西·雪莱诗句“飞蛾对星辰的渴望”那样热爱他的创作事业,爱着他的无垠宇宙。即便是飞蛾又如何,扑动翅膀向着火焰,觅得星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