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再次有了做学生的感觉,不禁心生感慨。想起一位又一位曾经的语文老师和他们的谆谆教导。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还可以,没有太大的退步。但冥冥之中的碎碎念仿佛言犹在耳,老师,想你了。
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态度始终是保持开放的。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作为老师,在学生尚不能自主学习的时候,用正确的方法带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助力才最为有效。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学习的过程才不会充满痛苦和挣扎,少了抱怨,才能体会学习的快乐。
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每周会抽出一节课,一般是下午最后一节,专心地为我们读一篇文章。有故事,有散文,大抵都是温暖有力量的文字。目的就是用好文章滋养我们的心灵,同时让我们感受文字之美。在听过一个又一个故事之后,很多人开始有了写日记的习惯。我也有了自己的笔记本,一开始只是记录了一些看过的电视情节和小伙伴的对话,后来慢慢地开始写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很初级的创作。笔法也许很稚嫩,但是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这本书中收录的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一些文章,中心思想大概也是如此。语文能力不仅包括常识的学习和背诵,还有读和写的能力。在阅读中要学会泛读和精读,对文章结构、遣词用字、句式等要学会正确的分析。还要学会针对不同文章提取中心思想,理解作者主旨,才算读懂看透一篇文章。在写作方面,要反向运用阅读中学会的能力。你的阅读能力越强,写作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把握想要表达的主旨,从一个想法丰富成一篇文章,在稍加雕琢字与词之间的关联。作为学生不能嫌麻烦,要精读每一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学会分析和解读,就能事半功倍。学习不是难事,但是个细致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