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从公平角度,养育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的事情,就像创造生命需要父母双方。再者就由“父母”这个词来看,既然“父”放在“母”之前,那就意味着“父”应该承担更多责任。更别提一般都冠父姓,所以总而言之,父亲在育儿中应该占据很大比例。
然而事实上,父亲的身影在非常单一的场景中,即使在育儿中,出现的时间也转瞬即逝。怎么想空手套白狼。别找借口。
女性也是第一次当母亲,女性可以去学,为什么男性就不行?如果不行,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什么孩子出了问题,被责怪的人是母亲?母亲好歹照顾了,都没怎么出现的父亲难道不是最大问题吗?创造的时候一起,养育的时候就消失责任感呢?道德呢?这样的人品配有孩子吗?这样的基因的孩子,未来对社会保证没危害吗?如果孩子犯罪,父母不丢脸吗?“丢的可是老x家的脸”。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智则的“我记不清楚了”“我没有多想”。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可以让人养成,逃避困难,不自省的习惯呢?其实很常见,就是只保证温饱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养的时候没用关心(关注情绪和精神健康),自然没有内在,只有麻木。而雅美更惨,啥都没有,所以她极度缺爱,而爱不仅是食物,还有关心。当然他们的父母也各有各的伤痛。
个人有个人的问题,但追根究底,我觉得是社会文化的问题,让没有经济能力/健全人格的人生孩子,无异于雪上加霜。连基础的温饱都解决不了,更别提孩子能成为一个精神健全、对社会有益的人。
可是上层不管,他们只需要维持社会运转的廉价螺丝钉劳动力。
代际创伤传递就不说了,还有社会的厌女文化,直接间接的厌女,让所有人都病态,儿子厌恶母亲,丈夫厌恶妻子,母亲厌恶女儿,女性厌恶女性,女性厌恶自己。恶性循环。
育儿放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放弃。所有周围的人都会受伤害。理解女性,理解母亲,实际上就是爱自己,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因为这是对弱者的爱护,强者从来不怕示弱。当整个民族对女性、对弱者的态度包容起来,不再恐弱,那一定说明民族是强大且智慧的。
希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繁荣昌盛,珍爱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个体。可以从包容母亲开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