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那些认为自己是他人主人的人,实际上是比他们更大的奴隶。”——卢梭《社会契约论》
康德说过,读卢梭的书他得读好几遍,因为在初读时文笔的优美妨害了他去注意内容。这本书也是这样。
大家都知道,法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卢梭本人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饱受争议。他在近代思想史中影响非常大,他关于不平等和社会契约的论述是现代政治和社会思想的基石。卢梭的感伤小说《朱莉,或新爱洛伊丝》(1761)对于小说中前浪漫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的《爱弥尔,或论教育》(1762)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关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教育论文。
这部对话录有三个主要人物——以他的姓氏发言的人物:“卢梭”,公众舆论中提到的人物:“让-雅克”,这将成为“卢梭”争议的核心,第三个角色是“法国人”,是让-雅克对手的捍卫者。
在第一段对话中,人物“卢梭”是一位博览群书的瑞士人,尤其擅长法律事务,虽然尚未见过让-雅克,但他很欣赏让-雅克的思想;“法国人”则是一位有教养、爱嘲讽的社交名流,虽然没有读过让-雅克的作品,但仍散布针对其作者的诽谤。他们的采访风格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苏格拉底式的妙语和帕斯卡的《省论》的讽刺,导致法国人同意阅读让-雅克,卢梭也承诺去拜访他,以亲自验证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几个月后,两人再次见面,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包括卢梭非常详细的调查报告,以及他对法国人向他提出的有关他对让-雅克道德形象的分析的可靠性的问题和合理反对的回答。这是是卢梭针对自己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对自己进行的全面辩护。
在第三次对话中,法国人承认,他最初只是在各种保留的情况下捍卫让-雅克敌人的观点,两人同意致力于他的著作及其中观点的真实传播。
虽然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卢梭最难读的作品,但是我觉得读起来还是很有趣。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承认这可能是重复和无序的,但恳请读者宽容,因为他需要在他还活着的时候捍卫自己的声誉免受诽谤。
诚如卢梭在书中所言,一个人要公正真是、既不褒也不贬地谈论自己是十分累人的事,需要克制和适度,这本书也会让我们学会从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自己,在被他人误解时保持清醒和理性。
我是小鱼爱哲学,和你一起读好书,从书中看到世界,看到远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