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身是存货,趁最近上班得点空消化完。因为废话特别多且行文编排明显凑字数,看的过程非常煎熬,索性随手翻翻草草结束。
同为畅销书,对比韦尔奇的《Winning》,质量可谓天差地别。考虑到成书较早,勉强打个2星,随手写写这类书的通病。
这本书是韩国人W. Chan Kim所写,从外网有限的介绍内容看,应该是从商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密歇根大学(存疑)做研究的同时给主流财经报刊供稿,直至通过《蓝海战略》的爆款畅销书进入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主要学术影响力未知,主要参与经营企业未知。到此我就懒得再去挖,基本可以下结论为一个以商业评论供稿为主的商学院评论员,这类人在20世纪前后多如牛毛。
这本书推出的背景是2005年,彼时苏联解体十几年,美国经济尚未经受08金融危机重创,虽然经历了911但全球主义和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挖掘潜力市场,开拓潜在商机至少在中美是普遍共识,那么这本书的定位和内容刚好切中了时代的需求,也可以认为有了这些需求才推动了Kim去写这本书,国内也有和他走同样路径的人比如吴和郎。
也因为成书的目的并不是基于价值研究和传递而是打造一本成功的商业作品,也就不用注意内容与现实的匹配度以及实操转换的可行性。取而代之需要做到保证80%以上内容适应低阅读门槛,同时能够保证作品调性或者说逼格。那么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大量的案例解析配上所谓的“价值模型”,商学院作者有非常成熟的方法能够将过往的商业案例汇总并解构成一个个二维矩阵图和流程图。过商学院论文的,应该能领会到本质上就是构建methodology的通用套路。
(以下为无责任吐槽)
基于这样的写作方法,读者读完这类书会根据其本身情况分为以下4种结局。
1.不懂写作套路,没有管理经验(吃瓜群众):这本书写的不明觉厉,里面案例很形象,以后我自己升职/创业/做白日梦时可以多利用利用。(后面忘了)
2.不懂写作套路,有管理经验(中小公司管理人):写的非常有启发,就是实操难度很大无从下手,要不请个专家来给公司做个管理咨询。
3.懂写作套路,没有管理经验(多为同行):完了,细分课题被人占坑了,赶紧换个话题编。
4.懂写作套路,有管理经验:下面这群中层天天脑子跟浆糊一样,让他们没事先看看这本书,回头要做战略优化时,能有个宏观叙事借来用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