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真的觉得现在影视从业者真的该好好读读戏论,很多创作原则其实都是相通的。
比如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导演演员之间的无间合作,他们的艺术思想是那样的一致,以致使全戏的剧本和演出像是同时生长出来的,不是两件事。”
再比如这里面提到一位搞创作的领导在讨论初稿时,会首先问剧作者:你是不是觉得你写的人物,好像已经站在你面前了,否则就不要写。以及“一个作家首先是观察了生活,理解了生活,才能在这基础上塑造形象,才会意识到这形象所具有的、所可能产生的道德力量和思想力量。”要是现在影视从业者也能有点儿这种敬畏心就好了,创作的作品悬浮脱离现实,观众不买账就开始怪天怪地怪审查怪观众,反正就是没有自己的原因。
再如提到历史剧不能忽略它们的认识作用,通过这些历史人物能够让我们了解那个时期,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某些特点,某些观念。让我们“知道了,并且相信了过去曾经有过那样的事。”所以基于历史剧这样的认识作用,打着创作自由的幌子搞歪曲历史/历史虚无可以说其心可诛。
除了这些还有几样印象深刻的,
一是《<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这篇里提出的论点,也就是把戏曲和中国文化联系起来考察。“中国文化重要的一点,是受儒家思想的支配,儒家思想的根源是伦理观念,中国人基于伦理而形成一种文化模式。”伦理观念不但是戏剧的思想内核,而且直接影响戏剧形式,“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己性格的协调,便是京剧剧本的冲突性。”而重伦理导致中国戏偏重教育功能,又使中国戏剧多大团圆结局。
二是《晚翠园曲会》里对这些曲友的描述:“在百物飞腾,人心浮躁之际,他们还能平平静静地做学问,并能在高吟浅唱、曲声笛韵中自得其乐,对复兴民族大业不失信心,不颓唐,不沮丧,他们是浊世中的清流,漩涡中的砥柱。”多好的文化人格。
最后,其实全书最喜欢的其实还是最前面汪老自述那篇,“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希望自己,时刻谨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