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道德是救国济世的根本,而文学和文学批评是建立道德和培养道德行文的重要手段。然而,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走上文学之路的。在清华时期,对于他来说,文学只是抒发情绪和陶冶性情的手段。直到哈佛求学时期,他遇到了导师白壁德和他提出的“新人文主义”学说。白壁德认为:“所谓新人文主义,欲使人性发挥其所固有的善良并进一步改善,全国人民共同享有幸福与困苦,并通过文学实现这个目标。”这使得吴宓看到了文学的更高使命,认为文学不仅可以救国,更是国运的关键。
吴宓编写的《世界文学史学大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编者需要通晓中西文学。吴宓认为希腊罗马文化的爱国精神最为发达,其中的英雄伟人相互启迪,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力。总之,西方文人们的勇敢、忠诚和爱国精神是他们受到文化教育的结果。学习本国和世界文学名著,并模仿其中的伟人思想和行为,是吾国人士的重要任务。
在《论紫鹃》一章中,吴宓对《红楼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也是对于现实的一种补完。在这个章节中,他描述了紫鹃了解黛玉一生所求和宝黛之间的情感,并将这种理解归功于她自身的智慧。吴宓自己也曾说过:“宝玉与但丁,二人的精神都指向着某个上层境界,而且他们都获得了棕教的善果。”他一生都没有放弃写小说的梦想,并希望以此来补全现实生活中的不完整之处。
最后,作者引用了吴宓于1943年写的《五十生日诗》来结束全文。这首诗强调了缅怀贤圣、认识天命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各种教义、学问以及对真理探求的虔诚和敬畏之情。它也提到了吾辈的学识有限,不能妄评吴宓的研究成果。最后,吴宓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欢庆,以此作为对自己五十岁生日的庆祝。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