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物园的印象是随着年岁渐长而改变的。
小时候,去动物园前一晚会兴奋地难以入睡,翻开带有岁月重量的相册,看到那张我与张开大嘴等待食物的河马的合照时总会忍不住笑出声。
成年后,梦幻的水族馆成了约会的一个好去处,喜欢隔着玻璃观察鱼群与水母,身旁熙攘的人群和尖声嬉闹惊叫的小孩也不会让我分神,做一个深蓝色的梦。
现在我已经很少去动物园和水族馆之类的地方,或许是对生活在笼舍里的动物不再感兴趣。它们看起来总是懒洋洋、软绵绵,甚至带着一种让人怀疑是不是生病了的恹恹与倦怠,在玻璃后面任人观赏的老虎好像还没有我家小狗拆家时那般生机勃勃。
我对用鼻子卷起道具的大象和反复顶起彩色圆球的海豚失去了兴趣。它们还是很可爱,但我的心中听到另一种呼唤,它让我想要知道生活在野外的动物是什么样的,不会有饲养员定期喂食的野兽应有更锐利的眼神。
我想我是听到了荒野的感召,鸟兽长长的嘶鸣在原野上的回声。
1.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个相当普及的命题。
即便对这事其实不感兴趣,每个人也仍旧或多或少地知道它的重要性,近年来气候变暖更是愈发唤醒了人们对这件事的关注。
作者韦晔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解比常人要深入,这些认知不仅仅来自于理论上的知识,更源于他十多年来在荒野的所见所思。他看到生态保护工作经历过怎样的至暗时刻,又如何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这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
野生动物面临着栖息地丧失、非法狩猎盗猎、气候变化及疾病传播等诸多威胁,韦晔在《荒野的回声》一书中走访了秦岭、昂赛大猫谷、长江中下游湿地、广西崇左等地,看到过野生的雪豹与珍惜禽鸟,但也见过挂在捕鸟网上的鸟儿,听闻过白暨豚的灭绝。
大自然带给他的快乐越多,忧虑与痛心便越重。
也正是这种带着焦急的关心,让每一次亲眼目睹野生动物的经历都如同考古寻宝,艰难又可喜。
2.
韦晔曾四次造访秦岭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次看到野生大熊猫。
最近的1次里,他和大熊猫隔着灌丛面对面坐着,能清晰地听到它掰断柱子的咔咔声,用前爪抓起竹叶塞到嘴中吧唧吧唧的咀嚼声,走到溪流边喝水时扑哧扑哧的鼻息。
大熊猫有两种,他说,一种存在于笼舍,懒懒地卖萌;一种存在于荒野,孤独而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不被多数人知晓。
公众鲜有机会了解野生大熊猫的真实情况,而大熊猫人工繁育产业在韦晔看来,又因为可观的经济利益以及在外交中承担的重要使命,总是干扰着保护工作的方向,误导着公众的认知。
这或许也是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一大问题。
诚然,动物园固然有其作用,它承担了向公众传达知识的教育意义,帮助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繁育计划可以帮助维持濒危物种的种群,为将来重新引入野外提供种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