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论点:情感引导是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误区: 1. 控制型父母:威胁和命令是典型表现。 2. 放任型父母:直接导致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和团体依赖感,更容易涉毒,早孕,帮派,网络成瘾。 3. 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直接结果是孩子无法学会正确面对消极情绪,更不会关怀别人的痛苦,只会装出坚强的模样。 4. 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手段:分清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前者是错过晚饭时间就无法用餐,解释没饭吃的原因并引导下次如何正确做。后者是错过晚饭时间却惩罚孩子不能看动画片,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负面情绪。
如何情感引导: 1. 婴儿期:新生儿不会被宠坏,不足6个月大的婴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完全依赖他人,需要经常被抱起被安抚。 2. 2-3岁时,需要设定限度,原则是温柔但有边界,让孩子知道有些事绝对不可以做,与此同时解释为什么可以以及为什么不可以;需要信心,表现在给孩子一些决策空间,不要打屁股等;需要情感引导来处理孩子的情绪,首先要视线齐平进行眼神交流。可以设立一个思考区,目的是一同坐下安抚孩子情绪,这不是惩罚。处理情绪的时候孩子需要拥抱,引导说出心里的感受,我们要充分表示理解ta的感受。分析对错,给出解决方法,并感谢孩子帮你想出解决方法。称赞要得体,不要过分称赞孩子的潜力,比如“我就知道你能行!”,会让孩子感到你的失望,言下之意孩子还不够好,他们也因此会觉得必须要努力超越期望。避免奖励听话的孩子,这是一种操纵,比如“你数学学得真好啊”,给人感觉你是爱孩子的表现而不是人,应该说“我看你数学题做的很快,你觉得很容易吗你觉得有成就感吗”这里有本推荐的书《rewardsandpraise:ThePoisonedCarrot》—正确的夸赞方式:A鼓励孩子关注自己的成就感,比如“你看起来很开心嘛”“你感觉好吗”“你做的真不错,你一定很满意吧”B询问孩子的感受:“你喜欢这项工作吗”“你会不会觉得紧张”C多表达我们的真实情感,其中多使用“我”为主语的句子,例如“我喜欢你穿的裙子”“我爱看你把球打出去的样子”D对事不对人:细致用心地称赞孩子做事的事情,作品的细节。 3. 4-7岁,允许鼓励孩子悲伤和哭泣,尽可能同情然后反复强调你在任何时候都会帮助ta。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父母需要做好社交习惯:尊重他人隐私、教孩子如何真诚道歉、如何正确对面抱怨以及停止抱怨。孩子害羞:观察孩子害羞的规律,找出让ta害羞的规律后,在事情发生前先让ta做好心理准备,比如孩子不喜欢见亲戚,可以在亲戚到来之前就重复强调且让ta心里有准备,其实是同情,可以讲述自己的相同经历;说谎:向孩子解释区分现实和虚假,明确界定真话假话,强调诚实重要性,强调你可以随时帮助ta,可以向你求助。 4. 最重要的原则是无条件的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