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到底应该怎么学是死记硬背,还是抄写古诗词的翻译我感觉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
原因是对于孩子来说,背诗不难,可是背过的诗孩子无法深入诗的时代背景中去思索,导致背的快忘的也快,我在辅导孩子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就遇到这个问题。
是啊,背诗却不懂诗,又怎么能理解这些流传下来的千古名诗呢正在我发愁的时候,看到这套《语文书里的大诗人》,让我眼前一亮。
这套《语文书里的大诗人》一共包含了六本书,分别是:
《李白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 《王维的故事》、 《杜甫的故事》、 《白居易的故事》、 《王昌龄的故事》。
之所以选择这六位诗人,是因为在孩子的小学语文本书里,这几位诗人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诗人。
我翻看了《李白的故事》这本书后,发现它是以李白的人生故事为主线,讲述了李白在不同阶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每首诗的背景,让我耳目一新。
比如,书中提到李白又被大家称为“李十二”、“青莲居士”,在小学课本里只是翻译时简单介绍下,而在这里讲解地更为详细,那是因为李白在家族中排行十二,叫他“青莲居士”,是因为他小时候在四川青莲乡居住,长大后自号“青莲居士”。
之前我还拿着课本问过孩子,为什么李白会被大家称为“李十二”、“青莲居士”呢当时孩子没有答不上来,因为课本里没有介绍,这本书把这个小细节给丰富了,不仅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孩子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是不是带有地名的都是诗人出生或生活的地方呢由此举一反三,对于了解其他的诗人背景也大有帮助。
在我的印象中,李白是个出口成章的伟大诗人,想来是天赋使然,其实李白在最开始学诗的时候,并不是天生就是学识渊博,实则下了一番苦功夫。
李白不仅把课本上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还模仿其中的诗文进行创作,写得不满意的诗他就直接烧了,可见他对自己要求之高。
正因为李白少年时期刻苦努力,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他经常信手拈来使用典故,让人佩服他深厚的文学底蕴。
比如《行路难》里这句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就提到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姜太公钓鱼时被周文王挖掘,一个是伊尹被商汤聘请辅佐商汤灭夏的典故。
由此可见,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没有夸大,读的书越多,下笔就能妙笔生花,李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书中还介绍了诗的“故事记忆法”,也就是说,从诗中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有故事发生的情境和传达的情感。
举个例子,这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是一首送别诗,时间是阳春三月,地点是黄鹤楼,人物是李白和故人孟浩然,事件指的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饯行。
当时的环境可以说是天气非常好,碧空万里,一只孤帆顺水而行,影子倒映在江面上。而这首诗里蕴含的情感则是不舍离别,但其实还有一层情感,那就是李白很羡慕自己的偶像孟浩然前往扬州,去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当时的李白有一腔报国的志向,可当时的唐玄宗却不曾为李白分配个一官半职,只是命他在歌舞会上吟诗作乐,这让李白十分苦闷。
在这样的情境下,李白饮酒创作了月下独酌四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充满了孤独和落寞的古诗句,以此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总之,李白的这一生并不十分顺遂,但李白留下的千古诗句却流传了下来,让我们沉浸在古诗词的美好氛围当中。
在我看来,这套《语文书里的大诗人》图文并茂,故事性很强,语言生动形象又轻松有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审美特点。
再加上每本书还可以扫码听取对应的音频,一边听语音讲解,一边沉浸中国古典文化之美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对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也大有裨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