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总是如鲠在喉。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高老头用他那没有底线的溺爱,为了两个女儿耗掉毕生积蓄,临终的时候却一个都不来。不是来不了,而是躲着不愿意来。只能说,整本书读下来,堵得心慌!
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那时上流社会时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虚荣风行。在这个环境下,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人性的堕落和腐化,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只是在读这篇名著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想现在社会上溺爱族和啃老族。从身边的例子不难看出,虚荣是占主导的。人家有,咱也要有。人家没有的,最好咱还有!难道这不是畸形的价值观么
身边真的不乏高老头这样的人,书中的高老头最起码一开始是有丰厚的家产的。而时下很多溺爱家庭,不过也就是工薪层的。可是,照样可以做到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甚至有病不上医院,也要供孩子在外面读所谓的大学!用血汗钱让孩子去读一个只能提供打游戏和互相攀比吃穿用的场所,给一纸文凭概不负责的所谓大学。这是谁的悲哀个人社会
反过来,那些和书中两个女儿一样的爱慕虚荣的啃老族,是不是和书中描写的一样是不是一边攀比着手机的更新速度一边心安理得地伸手要着从父母嘴里省出来的血汗钱是不是一边打着游戏一边催促着父母赶紧汇款升级电脑,美其名曰学习的需要!混过四年,又理直气壮的告诉父母,我要考研…….等待父母的,只是无底的黑洞。孰之过个人社会
书中的一个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是一定要提一下的。虽然出生在破落的贵族家庭,但是该青年热情而有才气,一心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只是巴黎那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一下子就让这个青年才俊迷失了方向。各种诱惑导致了他唯有金钱至上。善良的人性逐渐被铜臭所腐蚀。虽然做过挣扎,但到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欲望所吞噬的命运。
这一出悲剧,是高老头溺爱造成的也好,是两个女儿生性虚荣也好,还是社会风气腐蚀也好,读完这本书,里面的每一种现象都值得我们引发深思。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该怎样在物欲横流的周遭来抵御各种诱惑,怎样在社会这所大学里获取有用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坚持读书,不啻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帮我们辨真伪,明事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