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朝不保夕者”的行列。他们对于未来稳定的预期在不断下降。本书作者对于“朝不保夕者”的特征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在不稳定、不安全的工作中挣扎与沉浮,缺乏职业认同,靠着微薄的且忽多忽少的货币工资勉强过活。
那么,这样的一个群体是如何产生的?他们缘何在不断壮大?加入他们的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情况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学者盖伊斯坦丁在本书里给出了他所思考的答案。
在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主张之一便是,各国需要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机制”。做出此种声明的原因在于,若非该市场的弹性程度不断提高,那么劳动成本将会上升,公司基于逐利的原则将会把生产投资转移到成本更加低廉之处。金融资本亦是如此。弹性不仅仅指的是工资的高低浮动,同样也指肆意改变雇佣人数,岗位间的随意调动,以及技能需求的不断变化。这样的措施无疑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安全感与幸福感。遗憾的是,这样的举措被决策者所长期采纳。朝不保夕者经历着愤怒、焦虑、失范、异化。过上一种有意义的人生的希冀遥不可及,向上的通道被堵塞,可能仅仅因为一次小的错误或一个坏运气,便从人生的悬崖边坠落而下,跌入泥泞难以翻身。
全球化时代存在着一种粗糙的社会契约,即工作者需要接受弹性劳动以保住现有岗位。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有着边界,然而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繁荣会造成一种事情将始终如此的错觉。人们任凭消费超过收入,背负着眼花缭乱的债务。那种工资持续增长,债务持续贬值的迷离幻梦是如此美妙,以至于深陷其中的人难以自知。直至泡沫破裂,经济紧缩,收入及岗位锐减。曾今不值一晒的债务成为了无法逾越的大山,自此,朝不保夕者又涌入大量的新成员。
如果要问谁在加入朝不保夕者的群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所有人。一场事故或一次经济危机便可能摧毁现有的熟悉日常,让诸多人加入该群体之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年轻人,在他们刚刚参与工作时,往往都分配到不稳定岗位中,盖因社会希望他们证明自己并学到有关经验。但如今的现实并未给年轻人一个合理的条件。临时工作的时长远超技能培训时间之所需,延长试用期以降低用工成本的现象层出不穷,转为长聘员工的希望越来越低。老年人也在逐渐加入其中。随着当今生育率的不断下跌,退休金制度的逐渐枯竭,养老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退休时间的延长和福利金发放额度的降低是可以预料之事。在此种情况下,许许多多的老人不得不在本该颐养天年之时继续工作以维持原有的生活质量。且由于其高龄,工作的不稳定性逐渐增加,可谓是雪上加霜。而本应退出竞争的老年群体继续在职场拼搏,本就数量不多的岗位显得更加稀少,这样又强化了年轻人的不确定性。
对于改变这样的现状,作者认为以一种天堂的zheng致是可以做到的。要主张那些劳工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否定的东西。要相信人们可以思考,要学会尊重他人而非将他们视作懒惰鬼、天生自私的人。抵制教育的商品化,且不只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人力资源。我们必须把工作从就业和劳动中拯救出来,所有形式的工作都应该受到尊重。如此这般,未来是可期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