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有个推辞学小组,组员会分享想拒绝又难以拒绝的情景,请大家帮忙支招。截止到我写下这句话时,组内成员有259683位。从组员数可以看出,拒绝是很多人都想掌握的技能。
然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难以拒绝,只能委屈自己讨好别人。这是为什么呢?黄玉玲在《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黄玉玲是心理咨询师,有十多年从业经验,接触过大量遇到此类问题的人,她从中总结了共性成因:讨好心理,还针对性地给出应对方法,写成《不再讨好:做安慰强大的自己》。
《不再讨好:做安慰强大的自己》从5种情感、5组相处逻辑、7个改变方法出发,看见讨好背后的情绪、想法,并用温柔且有力量的练习,帮助读者不再讨好、勇敢拒绝。
当然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选取其中3个方面来具体讲解:讨好背后的恐惧、讨好者的顺从策略、建立边界大声说不。
一、讨好背后的恐惧
黄玉玲提出:“正是因为太恐惧关系破裂,才会暂时委屈自己”。这能解释很多拒绝困境:
1、领导让加班,有的人不敢拒绝,是因为怕看起来和谐的上下级关系破裂,以后工作时被领导穿小鞋,或者从此与升职加薪无缘。 2、朋友来借钱,有的人不敢拒绝,是因为怕伤了感情,朋友会大吵大闹甚至绝交。
面对这些情景,我们内心有一个惊恐的小孩,提醒我们前方有危险。这些恐惧是真的,但恐惧的事情不一定会变成现实。
还是上面的例子,领导如果明事理,也许并不会为难下属;朋友若是尊重你,也会不再借钱。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万一出现坏结果怎么办?我们想象一下,离开强迫下属加班的公司、少了让你借钱的人,会怎么样呢?你的确有损失,但也有收获,至少不会因加班而身心受累,也不会遇到借钱要不回来的麻烦。好像也没有特别糟糕,对不对?
我们之所以难以拒绝,只是太害怕了。而我们害怕的事情,不一定会出现。即使糟糕的事情出现,也可能只是表面糟糕,实际让我们规避掉部分风险。
二、讨好者的顺从策略
很多讨好者由于恐惧等各种原因,选择顺从。这种顺从来自于讨好者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举个例子,父母脾气暴躁,孩子害怕被骂被打,就容易为了生存选择迎合和顺从。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可能会为了避免矛盾和争吵,选择讨好他人。
在讨好者的眼里,顺从会让他人高兴,这样自己就不用恐惧。
然而,这个逻辑是有漏洞的。因为他人的胃口可能越来越大,想让你做的事情也可能愈加过分,当他人所求超出你的承受能力时,此时顺从策略会失效。
更关键的是,正如《不再讨好:做安稳强大的自己》中所写:“让别人高兴了,自己就安全了吗?”以加班为例,当你被迫接受加班后,领导就不会记恨你,给你使绊子吗?也不一定。
所以,用讨好让他人高兴,以此换来的短暂安全感,只是一时的。与其委屈求全顺从他人,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让别人不敢欺负自己。那具体如何做呢?关键在于边界。
三、建立边界大声说不
黄玉玲提出,建立边界需要知道你是谁、你可以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该为什么负责。具体可以从时间、空间上开始,在你不想/不能做什么时,开口说不。
比如,当朋友晚上12点叫你陪她聊天,而你却想睡觉时,你可以建立时间边界,明确半夜陪聊天并非你的责任,不这么做也不代表你不关心她,不妨另约时间聊天。
建立边界可以让人活得轻松,然而,这事儿并不容易。有的人要么没有边界意识,在边界被侵犯时痛苦却无能为力;要么因着内疚,说不出不。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清楚:首先,我们是人生的主人,是所拥有的时间、空间的主人,其他人想做什么,需要经过我们同意。其次,我们无需为他人负责。
只要你掌握这些方法,过了自己这关,就能拥有力量去应对他人。
举个例子,有的人在被拒绝时,可能会摆脸色,或者用怪罪的语气跟你讲话,仿佛你为她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这时,如果你没有边界,可能就会愧疚,然后继续被对方伤害。
但是如果你知道自己是人生的主人,也没有义务为他人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