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福斯特的观点来看,我并不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全书最好的部分是故事,对故事的理解需要好奇心。然而,这本书并不需要好奇心的牵引,因为结局早已预知。
哥萨克是俄国一群定居于顿河等流域的牧民。他们因骁勇善战和精通骑术成为沙皇的“雇佣兵”,不纳税,拥有土地,自视比农奴高级。这本书是关于哥萨克民族的编年史,主要记录了1914-1920年一战期间顿河流域鞑靼村的哥萨克。这部“鸿篇巨制”厚达1700多页,预知了结局和故事走向。战争的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篇幅,需耐心阅读,但即使匆匆翻阅,情节也不受影响。因此,可以省去一大部分上千页的战争描写。
在对外战争时的团结奋战到后来红白军的内战中,哥萨克在没有核心人物的引导下出现了分歧,走向了不同的结局。由布尔什维克建立的红军主张均分土地,触碰了大部分哥萨克的利益,因此只吸纳了少部分哥萨克。
战争大背景下,鞑靼村的青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转向对生命温情的追寻,爱恨情仇之间出现阿克尼西亚和格里高利无人能容的“爱情”,斯捷潘的暴怒,达丽亚的放荡,女人的不忠,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地主军官利斯特尼茨基都在战争下发生了变化。格里高利因为杀人而不敢再直视儿童的眼睛,斯捷潘渴望家庭生活,阿克尼西亚在动乱和被抛弃后向往温情,军官在混乱中识破战争的虚伪追求及时行乐。
可以说,战争碾压一切,也宽恕了一切。就连顿河的麦田和气候都随着战争而变化,被遗弃无人耕种的庄稼,马匹驰骋坚硬无比。在砍杀中对脸的着重刻画引起怜悯之心的部分总让我想起列维纳斯对“脸”的理解:“脸是被暴露的、被威胁的,就好像是在唆使我们去施加暴行。同时,脸也是禁止我们杀戮的。”因此,要杀戮一个直视你的人是很困难的。然而,在无数次砍杀中,心也变得残酷,和宰猪宰羊有何不同?同村相残的昔日好友,战争无明的意义和目的放大了所有的恶,格里高利陷入了痛苦的寻找,没有方向,注定不会有方向。
最后,伊莉妮奇亚在等待小儿子的归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