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作品必然不会是悬浮于现实的。书中看似荒诞、离奇、与现实脱节的精神物质控制,也许正以另一种形式悄悄啃食着我们。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无论是作者乔治·奥威尔所经历的二十世纪,还是我们所生活的二十一世纪,«1984»带来的启示都是贯穿时空的。
突然想到了前几天在B站看的一个视频,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相较以前好了很多,我们衣食无忧,但资本永远在给我们制造一些新的必需品。以前没有高楼大厦,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块小小的地,一个小小的房子。现在小小的一块地能住下很多的人,房子可以建得很高,但是比房子更高不可攀的是房价。
固然日子已经从过去的番薯野菜变成了果蔬鱼肉,营养搭配。可高昂的房价、母婴产品,还有教育投入成本,让大多数人依然一刻不停地忙碌着。这些俗世告诉我们必须要有的东西,刚好卡在了普通家庭奋斗一生所需要付出的劳动时间上。是的,它既没有简单到伸一伸手就能够得到,也没有艰难到遥不可及。世俗意义上普通简单的日子恰好需要大多数人竭尽全力才能拥有。而这些所谓的必需品,最终将普通人身上的钱重新流向了资本家,也阻断了很多人创业以及阶级流动的机会。它让我们在人生的绝大部分时期,都有劳动奋斗的必要性。而到了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反而会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老布一样,被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规则秩序僵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对未知感到惶恐,被驯化为只会服从安排的人。
但我们长期身处其中,只会觉得习以为常,不会质疑,也不会想要改变(对下层人来说,改变或许也不会有什么分别)。话语和思想的主导权从来都不在我们手中,我们只是沉默接受的大多数。那颗等待良久的子弹最终也会射穿我,一个完美的乌托邦是不存在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1984。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