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伤害的方式教导孩子不被伤害,并不能让孩子正确的回避危险,反倒是一种鼓励。”有时候家长觉得危险的事情,越是用恐吓孩子的说法去制止他们,反倒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有时家长会说“看,爸爸妈妈不让你做的事情你非去做,现在知道受伤了吧。”其实,这种说法最终却伤孩子最深。
《唤醒天性》这本书里面,大部分文章开头都会展示一个例子,大部分都是家长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剩下的篇章就是作者解答家长的困惑。我们读者可以从这些例子和解答中,回顾自己养育孩子的方法是否得当。
你有没有想过,养育一个孩子也要学会跟他玩“心机”在生活中,有些家长的做法是在孩子一说错话就走开不理孩子了。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很好。因为孩子不知道他说什么妈妈就会走掉,也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因此,我们要用智慧去陪孩子长大,陪孩子时也要耍些“心机”。
你知道5岁左右的孩子发脾气,大哭不止是什么原因所致吗?这种情况大部分可以被解释为分离性焦虑,哭是一种发泄。也有一种解释是孩子对父母关系的控制。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就乖,在家就无法无天,怎样哄都没用。如果家长想改变这种状况,那么做法一定要与之前的做法相反才行。比如,孩子乖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分享好的情绪;孩子不乖的时候,就要走开,跟孩子说“你现在心情不好,我们不打扰你,等你心情好了我们再来和你玩。”当然,一开始的效果肯定会没有那么好,家长们坚持下去,让孩子知道哭闹无效,他们会有改变的。
还有一种哭是情绪压抑。怎么判断呢?孩子哭时精神昂扬,家长斥责孩子时,他就神情黯淡,人也焉了。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关照他,让他知道环境是很安全的,他可以放心地哭。
在《唤醒天性》这本书的后面几章里,也讲了很多不同婚姻状态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如果一个母亲害怕失去孩子,那么这会无形中“促使母亲无意识地夸大并支持孩子对父亲的排斥”。这种状态不是一种好的家庭关系。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交流不好的家庭,孩子也会无意识地流露出对父亲的愤怒,其实这种愤怒是母亲的。所以,母亲不要当孩子面说父亲,父亲管教孩子的时候也不要多嘴,同时,大家都要互相尊重。
《唤醒天性》教我们用更好的方法去创造一个好的家庭育儿环境,让孩子能够学会掌控自己,去探索未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