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社会》这本书的书评标题来源于马尔库塞所著的《单向度的人》之导言。虽然附录中没有提到马尔库塞,但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仍然是延续了他的思想。
本书的前两章讨论了“你要过的幸福”的统治公式,它在《单向度的人》中被归纳为“虚假的需求”和“抑制性满足”。当人们承受规训的痛苦时,痛苦会使人意识到自己处于奴役状态。而当个人认为自己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存在一致,并从中得到满足时,理性的批判力量就会被削弱。
也许有人会质疑,既然个人感到满足和发展,为什么还要进行否定性思考?马尔库塞解释道,统治公式所谓的满足或幸福是一种“抑制性的满足”,它抑制了批判性思维的维度,使人误以为自己身处自由中。幸福来自对虚假需求的满足,“按照广告宣传来生活和消费、爱和恨别人所爱和所恨”,这些都属于虚假的需求。满足虚假的需求会使个人感到幸福,同时也妨碍个人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
此外,马尔库塞进一步解释道,“自由程度的决定因素,并不是个人可以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这些观点非常深刻,本书作者更像是以“痛苦”为锚点对该理论进行了讨论:
“被征服者本身甚至对被征服一无所觉,误以为自己身处自由之中。他无须任何外来的胁迫,便在自我实现的信仰中,自愿地对自己进行极致剥削。自由并没有被镇压,而是被剥削殆尽。你要自由比你要顺从更具毁灭性,它产生一种强制。”
本书接下来的讨论显得有些平淡,特别是谈到大流行时,作者评价道:
“在病毒面前,信仰沦为闹剧,被重症监护室和呼吸机所取代。人们每天都在统计死亡人数,生命已完全被死亡掌控,它将生命抽空为生存。”
我很难认同他的观点。按照作者的想法,生命实际上是被献祭给了病毒而非信仰。但作者却将“信仰沦为闹剧”混为一谈。我认为,身体是信仰的基础,“生存”可以被奉献给信仰(如果有的话),但不应该做无谓的浪费。
作者将停工停产的焦虑归咎于生存癔症的控制,但我认为那种焦虑更多来自于“社会控制对过度生产和消费的需要的强迫;对于实际上已不再必要的麻木工作的需要;对于缓解这种麻木不仁状态的方式的需要”。这比所谓的“生存癔症的控制”更有理论和现实基础。
作者还提到:“如果痛苦被抑制,那么幸福也会变得乏善可陈,成为一种沉闷的舒适状态。”这仍然是“妥协社会”或“没有反对派的社会”的展示。后半本书的内容一再重复这一观点,让我联想到“世人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二者之间有一些微妙的联系值得深思。
书的后面几章都很简短,没有什么创新的深刻见解。主要是以前述理论为核心,并结合许多前人的智慧来解读新近现象。因此,这本书无法成为经典,也不能算作注释,大致接近于文献综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