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兜兜转转地读完了这本《我们仨》。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杨绛的文字和经历。一开始我用笔和便签在书上标记,读到后来,我用泪水代替笔头印上感想。
这本书看起来极其简单: ⑴我们俩老了, ⑵我们仨失散了, ⑶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从这三部的标题,就能够猜想到故事的结局——看起来是不美满的。
当然,杨绛自己也说着“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读这本书前,我对于杨绛的记忆,除了《干校六记》外,就是那句引人争议的“杨绛先生”;再说钱钟书,大多数记忆都是他的《围城》,当然也偶尔听人羡慕他们的爱情故事。
人们给杨绛冠以“先生”之名,为表达对她的敬重。先放下对“先生”一词的争议,可见她对文坛的影响力。钱钟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想必已不用再提。即使他们这般成就,但在这本书中,学术也只是对他们家庭的点缀。
“梦中”每日白纸黑字的叮嘱,透露着无限的关心;驿道旁古老的杨柳,衬着遥远的前路……在道上一脚一步地走,见证着杨柳四季的变化,也见证着“我们仨”的相失。97年他们的女儿钱瑗患脊椎癌去世,次年钱钟书也相继离去。在“万里长梦”中,对于杨绛女士,宛然已没了“家”的寓所。她在整本书的结尾所点上的一句,“我还在寻觅归途。”我所理解的,其实也就是这一部的标题——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没有亲人的“家”,已经只是一个有着“家”之名号的躯壳。
一、二部杨绛用一个万里长梦展开,“梦”成常态后,她意识到梦中她的无能,像一道影子,像现实,什么也无法改变。胸腔的热泪直捅到喉咙,身在异处的夫妻似乎同时感应到了女儿。是我们所说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杨绛说:“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因为他们眼中都是灼热的痛苦,泪都在心上喷涌。她说但愿自己能变成一块石头,守住她那已看不见的小船,结果……只变成了一片黄叶,一阵旋风就将她卷入半空。“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着烦恼和忧虑,”杨绛的文字总是在平淡中,流露真情——“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锺书百般劝慰”,但欢欣短暂,人心惶惶的失望普遍。所以——“我们三人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所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所以……没有家人的地方,只能叫客栈了……
《我们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