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听者心理”公众号。
第一章倾听和听见
[本章总结与摘要]
1、我们通常的倾听方式忽视或者拒绝了他人的相异性。当我们强调“共情”和“理解”,就是在强化一种高度自恋以及自我中心的倾听方式,因为我们把其他人告诉我们的一切都与自己联系起来。所以,分析家在想象的模式中运作得越多,她能听到的就越少。
2、我们必须采取的第一步是停止尝试过快的理解,通过以一种他从未被倾听过的方式去倾听他,我们才能和他建立同盟。我们不能依赖理解去和分析者建立一个牢固的关系,相反,我们必须“显示出对他的一种严肃兴趣”。分析家的倾听必须得相当主动,她参与得越多,分析者可能参与得也越多。
3、我们在处理每个新的案例时,都要像那时我们的第一次做分析一样,不要假定发生什么,要使用“均匀-悬浮注意”,因此我们才能够听到分析者的“自由联想”中出现的任何东西。这是一种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从一个陈述到另一个陈述的漂浮专注,而不必试图得出任何推论、解释、整合或总结。恰恰自由悬浮注意是一种旨在教我们不带理解的去倾听的实践。
4、分析家的任务是在填补空白的尝试中把分析者拽出来。分析家需要倾听某种特殊的东西,那些不相称的,说不通的,或似乎太说得通因此显得有问题的。这些都和压抑有关。
5、对分析家来说,分析者讲的每个故事都是可疑的,因为分析者言说的运作依据大量旨在压制无意识的机制。分析家的倾听模式倾向于同时听到呈现出来的和没有被呈现出来的东西,被表达出来的和被回避的东西。大体上,所有的言说都是一种妥协形成,由互相冲突的力量促成的。
6、“语言的本质从来都不是用于交流功能的”。为了避免我们在分析室中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我们一定要经常“练习、练习、再练习”!
[作者点评及理解]
精神分析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分析家的位置在哪里,这些问题让每位回答这些问题的分析家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态度,就此我们才能从这个点出发去思考,我们在倾听中究竟需要怎样听,我们为何去听,倾听一定需要不断的受训和反复实践去完成,那不是什么玄学,而是通过不断的行动组合起来的。
当拉康说,不要尝试去理解。他就是在提醒我们,分析家的位置不是一个分析者朋友的位置,那不是一个认同和不断寻找相似性的位置,那不是一个在镜像中和谐共处或相爱相杀的位置,治疗同盟是在剥离了移情与反移情后真正对分析达成共识的合作,分析家需要在一个象征的位置去听。
她需要听到分析者言说的结构中的断裂,他的不连贯、口误。分析者被鼓励着说下去,因为他能感受到分析家对他话语逻辑也就是无意识的兴趣,而不仅是对他话语内容也就是故事的兴趣,他不是被评价或被相信,而是保持对自己无意识的困惑。分析家通过一个绝对的相异性,不断去追问分析者对于自身欲望的问题,她不去放过任何一个分析者话语中无意识突冒的瞬间。
所以,分析家可能需要是语言学家、修辞学家、结构学家甚至叙事学家,她更关注分析者是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不自觉陷入到分析者营造的故事氛围中。我们要知道,在每个人的叙事中,大家都更倾向于去讲述一个不完整的故事,而许多部分是他自己看不见所以也无法讲述的。正是这些他看不见的部分,被省略、被遗忘、充满漏洞与他的困难息息相关。
精神分析家模式的倾听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从被孕育的过程中就已经沉浸在语言的海洋中,母亲的任务也正是将她的孩子通过语言的包裹送入到符号界,所以我们从出生起就开始要学着如何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要,最终能用语言提出请求。这就要求我们也能够不断去理解别人在说话的内容是什么,这甚至都不需要有意识的参与。但当我们在分析室去倾听分析者,这显然又会让我们陷入到想象的陷阱中,芬克提出我们可以去听新闻广播,这能让我们注意到口误、含糊其辞和结巴,从而达到练习“自由悬浮注意”能力的目的。
最后用拉康的话做个总结:“我所学到的一切都源于我的分析者,包括我对精神分析的了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