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辽宁大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未成年人奸杀女童事件。当时,13岁男孩蔡某以需要帮忙为借口,骗10岁女孩王某到他家中,并强迫与她发生性关系。由于蔡某身高达到1.7米,体重140斤,十分强壮,而王某无法与之抗衡。在遭到拒绝后,蔡某对王某进行了殴打,并且用刀连刺了她七刀,最后将她的尸体抛弃在住处对面的灌木丛中。更令人气愤的是,蔡某还敢出现在抛尸现场,假装不知道这件事,而他的父母竟然知情不报,帮助儿子隐瞒真相,拒不道歉。
这一事件被网友曝光后,迅速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由于蔡某未满14周岁,只受到了收容教养处罚,为期三年。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屡屡发生,涉及暴力伤害、强奸、盗窃等行为。通常,我们会认为这些少年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性格扭曲等原因,却很少意识到他们可能存在智力缺陷。许多与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表现出智力障碍,但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便会显露缺陷。然而,几乎没有人能察觉到这一点,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最终演变成犯罪行为。
最近,我读到了《少年与恶的距离》这本书,第一次了解到很多“少年犯”经过测试都被诊断为“智力障碍”和“边缘智力”。这本书的作者宫口幸治是一位儿童心理医生,他在精神科医院和医疗少年犯管教所工作过,书中通过大量的诊断经验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真正原因,并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如果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医生能在更早的时候识别出这些问题并给予帮助,就能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
《少年与恶的距离》 评分:8.3 作者:宫口幸治(日本)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一、学校中“问题少年”的辨识 在学校里,总会有一些孩子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学习障碍。对于这些孩子,大人们会理解他们的行为,并认为他们是“生病了”。然而,还有很多与之类似的具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别说被带去医院进行相关测试、获得诊断并告知给老师和同学们了。这群孩子在学校可能表现为上课不集中、动作多、与同龄人交往困难、情绪控制能力差等等。
现在广泛接受的定义认为,“智力障碍”指智商低于70分,而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智力障碍”的标准是智商低于85分。因此,智商在70分到84分之间的人被称为“边缘智力”。这些孩子在外貌上和智力正常的孩子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班级中,排名最后五名的孩子大约都属于这个范围。然而,他们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师和家长只是认为这些孩子不太爱学习而已。
二、他们并非真心想进行犯罪,只是“病了” 在少管所工作期间,宫口幸治发现许多未成年犯罪者杀人后都无法承认自己的罪行,大约有80%的孩子声称自己是好人。这些失足少年很多时候并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考虑到犯罪的后果,他们只是出于内心的想法去做事情。
这些失足少年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感知力、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等多个要素。很多不好学习的孩子在课堂上实际上无法听到老师说话,或者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讲解。他们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发怒,对他人的语言、面部表情等理解存在偏差,可能误以为别人在谈论他的坏话而被激怒,莫名其妙地与他人打斗。
这些孩子本来在学习上面临困难,与同学相处也存在问题,承受着巨大压力。然而,他们越来越多地面临不愉快的经历,压力不断增加,却不知道如何释放。于是,他们可能寻找弱者发泄暴力,或进行异性性侵。许多男性少年性侵女童的原因是为了释放自己的压力,他们在受到其他地方的暴力伤害后无法得到宣泄,因此寻找更加弱势的对象来发泄,结果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成年人意识到那些“问题少年”真正的“问题根源”,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更好地与同龄人相处,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