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音乐家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儿童学习乐器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钢琴位居首位,有将近4000万人(占全球的80%),并且这个人数每年还在不断递增。大约有60%的学童幼儿园时就开始学琴,30%是在上小学后开始学琴。与前些年学琴是为了谋出路不同,如今的家长让孩子学琴大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操。
无论学习什么,由兴趣入手都是最佳途径。那么对于黑白键不甚了了的幼童来说,如何让他们对这个庞然大物感兴趣呢?对于并非音乐世家出身的大众来说,不妨从绘本入手,通过故事打开他们的音乐之门。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古典音乐大师绘本》系列就是给孩子们音乐启蒙不错的选择。在第一辑中分别选取了莫扎特、巴赫、格什温三位世界级音乐大师,讲述了他们自幼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取得的成就。
《莫扎特的星星王国》
莫扎特的父亲是个音乐家,他一定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偷听了不少音乐,以至于刚一问世啼哭声都像一场歌剧表演。他的本名可不是莫扎特,而是约翰内斯·克里索斯托穆斯·沃尔夫冈古斯·阿马德乌斯·特奥菲卢斯,写出来都有些赚字数之嫌。为了方便我们还是把他的姓当作名字来叫吧。
莫扎特的音乐启蒙是在不知不觉中展开的。因为姐姐会弹钢琴,趁着姐姐不在,还够不到琴键的他赶紧凑过去摸一下这个会发出好听声音的庞然大物。当小手指经过努力触碰到琴键发出第一声声响时,他心中的音符就像小鸟长出了翅膀破笼而出了!
或许这就是天才乐感,在莫扎特4岁还完全不懂任何乐理知识时,就已经创作出了一段小步舞曲;6岁就为当时的皇帝开了一场演奏会;8岁开始了欧洲巡演。14岁写了第一部歌剧,25岁在德国慕尼黑上演的歌剧《伊多梅纽》获得了巨大成功。
过早成名让他错过了本该嬉笑玩闹的童年,没有玩伴的他时常感到寂寞,夜空的星星成了他倾诉的对象。因为与雇主——当时的大主教不合,他辞去在慕尼黑的职务,跑到维也纳靠作曲和演奏为生。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他经历了事业的下滑和经济的窘迫。还好并再次创作了著名的歌剧《唐璜》。
莫扎特35岁的时候就因身体状况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无比璀璨耀眼,也无比短暂。或许他就是不小心坠落凡间的小星星,带给人们美妙的旋律后重返家园。
《巴赫的家庭小组曲》
巴赫的故事是从他遇到美丽的玛格达莱娜开始的。他们的大家庭先后一共有20个孩子,简直是一个管弦乐团。
他热爱大自然、喜欢孩子,风吹草动、莺啼燕舞、嬉笑吵闹都能带给他创作的灵感。
巴赫是一个高产作曲家,他创作速度惊人,精力无限,粗狂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敏感细腻的心。他的作品大多明亮而富有诗意,莫扎特也曾有一段时期疯狂迷恋巴赫的曲子。
《格什温的音乐摩天楼》
关于格什温的故事别出一格,是以一台钢琴的视角描述的。在他眼里,乔治·格什温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儿,他有着天生的乐感,并且对钢琴有着天然的喜爱。因为喜爱,他能摆脱浮躁;因为喜爱,他变得坚韧。对他来说,练琴不是遭罪,而是享受。
乔治·格什温的成就归功于有远见的母亲罗斯和肯在不富裕的工资里抽出一部分带他们去欣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