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的边缘是难以穿越的。智者常说,赎罪之路艰难。
本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美国青年拉里参加一战的经历。战争中,他的好友为了救他而牺牲。回国后,拉里对人生感到迷茫。他勇敢而坚定,不顾世俗眼光,放弃了爱情,坚持自我,并寻找真正热爱的事物,寻找生活的意义。
初识拉里,作者以一切美好之词来描述他——温暖、真挚、迷人、坦率。他有一个漂亮女友深爱着他,有上层背景,有朋友介绍工作。如果他随波逐流,他可以成为世俗成功人士、社交宠儿。然而,拉里充满了理想和追求,不顾他人目光,他去巴黎体验生活,阅读书籍,做矿工,修理机器,做农场工人,冥想于印度。他的目的是寻找内心的答案。我很羡慕拉里,他拥有如此坚强的内心、毅力和行动力。大部分人都像艾略特、伊莎贝尔、格雷那样,他们形成了与拉里鲜明的对比,他们虚荣、势利和现实。其实,我们也是如此。有多少人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房贷,为了父母,为了孩子,在不痛不痒的工作中苟且偷生。尽管对现状不满意,但他们没有勇气打破现实、面对混沌,成本实在太高了。谁也不能保证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活。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梦想和追求。
伊莎贝尔没有伪装、欺骗,她用手段困住了拉里。她也是一个坦率的人。尽管她后来毁了拉里与苏菲的婚姻,但她承认自己对拉里所描述的精神生活一无所知。她坚持忠于自己的内心。最终,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只不过除了拉里。毕竟,对于人来说,自己的幸福胜过一切。
故事中描述了他们再次相遇,此时伊莎贝尔已成为历经世事的母亲,而拉里仍然像个大男孩。为了帮助他的儿时好友苏菲,拉里选择了与她结婚,这充分展现了他的善良、无私和高尚。故事的结局,是大团圆。伊莎贝尔得到了艾略特的遗产,与格雷回到了美国,继续上流社会的生活。而拉里放弃了财产,回到美国生活,当了一名司机,周游全美。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钱代表自由。我们现在忍受着枯燥无味的工作,只为了存下足够FIRE(经济独立,早期退休)的钱,然后就可以自由了!但拉里却认为钱是束缚,是负担。也许这是因为我们凡夫俗子的内心还是空虚的,仍然执着于物质,还有需求。而拉里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心态决定一切,养活自己并不需要花费太多钱,精神富足。对于旁人眼中的辛苦工作,他将其视为一种生活体验,而不是煎熬。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经过多年的探索,拉里终于找到了他追求的“道”,即“平淡处世、凡事随和、慈悲为怀、戒除私心、节制性欲”。他认为“印度圣人生活的并非是无用的人生,他们是黑暗中的明灯,代表一种理想,可以启发他人。普通人也许无法达到那个境界,但懂得尊重他们,就足以影响下半辈子。如果一个人能让自己变得纯洁完善,就会名声远播,追求真理的人自然会接近。即使我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即使只是在水池中投石引起的涟漪,也会引起另一圈涟漪,进而引发第三圈涟漪。说不定有些人会觉得我过得幸福而平静,他们最终也会将所学传给他人。”拉里坚守信念,追求平淡中的成全,并独自在实现自我道路上前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