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2个多小时看完这本书。如果不是之前6年多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刻意练习,看完书,我估计就彻夜难眠了!即使如此,我还是有种窒息感。
《永远的女儿》新西兰琳达科林斯光尘陆续看书的间隙,我都会很担心身边6岁的女儿,丧失的情绪,会传染。女儿12年级蕞后一个学期的开学日,也是考试成绩公布的日子。琳达像往常一样,早起给女儿做早餐,却发现女儿不在房间。随后,她和老公收到了女儿跳楼的消息。
这本书,很直白,直白到我想控诉17岁少女身边的所有人:父母、老师、辅导员、同学以及这个社会,但又很无力,谁又不是努力地在挣扎中。分享这本书,想给大家一些惊醒和启示:
01选择一个价值观相符的学校,很重要!这个学校,虽然是一个收费昂贵的私校,但说实话,让我很匪夷所思。女孩的灵堂上,学校没有任何人出现;琳达去学校了解情况,学校负责人没有任何共情,就是推卸责任;之前家长会,竟然出现家长对家长的侮辱性言辞……古有孟母三迁,今天,我们有更多资源,真的需要好好筛选学校。
02一定一定经常和老师沟通。自从女儿14岁以后,琳达就不怎么去学校了,因为忙碌,更因为内在的自卑和敏感。等女儿去世后,她才发现女儿已经多次在学校接受过心理辅导。我不想指责家长,但是,我们除了能改变自己,还能改变谁呢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趁我们还有时间,赶紧!
03请关注孩子的学业。“我不太关注小维学业上的问题。她进入青春期,长成了一个高挑苗条的美女。我以为这会给她的人生锦上添花……”可能,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不得不正视孩子学业的问题。尤其像书中的女孩维多利亚,她本身就有注意力缺失障碍,与其放任她一个人面对压力,不如父母陪伴她一起。维多利亚,其实已经做得很好,她有写作的天赋,她很勇敢,还会教闺蜜在游泳中求生,她还善良,自己无助时还想着帮助别人……但每个孩子,都期待被理解,被看见,被支持!也许,我们也从未被教育如何与内心联结,但是,我们想给孩子的,绝不是青春包裹下的内在枯萎。从今天开始,做点什么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