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喜爱鲁迅先生的文章。从小到大,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是文学上的偶像。他不仅是文章写得好,思想更有深度,那文字中的犀利与冷箭向来是他的风格,但因为他又有爱国的热情,加上鞭辟入里的观点,一下子就成为我心里很伟大的人。
他清醒,却不乏牺牲;他文字冷峻,却充满爱国情怀。我对他的这段话印象深刻:“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尼采说:“真的,人是一个浊流。应该是海了,能容这浊流使他干净。”这段话确实是对年轻人最大的鼓舞。年轻人需要眼里有光,并努力照亮别人,带来温度。我觉得我们应当记住鲁迅那张坚毅的脸,他于暗夜中逼问自我、解剖社会、痛骂敌人,脸冷得像块顽固的石头。单被众人当作旗帜,却不曾自居导师;对周遭之人又惯于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心热得像团火。在王朔在《我看鲁迅》里借他人之口说:“他其实是很热情的,很热情的。”先生执笔战斗了一辈子,浸透了黑暗,从未放弃追光。他让我们看到的从不止于课本上的只言片语,还有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光。
上学的时候只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愤怒的人,爱批判的爱国人士。长大以后,再读鲁迅,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佩服他。他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思考,常读常新,放到百年以后的现在来看也是很有思考意义的。他正是我现在想成为的那类人。他并不是一个迎合时代的人。相反他逆流而上,用尽他毕生所能,只为了能给当时的国民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前几年教育界的“去鲁迅化”我深表遗憾,我认为时至今日,鲁迅的作品依然能带给人振聋发聩的感觉,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更而失去意义。其影响力之大显然是超出了大众想象的,他的精神和他的作品,都是影响着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包括现在很多优秀作家都是深受他的影响,比如我很喜欢的余华、莫言等。
正是因为他书写封建,才带来进步思考,他的锋利与深刻正是给青年人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奋发向上,做出一番事业的精神土壤。中国人要有气节,中国人要心怀大义,中国人要思考、思辨,有担当。这种“鲁迅精神”从来不是什么糟粕,而是每一代人都要去学习与铭记的。
他的文字像是一把尖刀,可能刺痛灵魂,但这刺痛是有益的,他能刺激一部分人的觉醒。关于如何做,鲁迅先生给我们指导了方法:“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譬如态度,就不容易真,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这样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要观察,还是先要经过思索和读书。总之,我的意思是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人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我想这是我喜欢鲁迅的原因,曾经上学的时候读他,他的优秀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了我,而长大以后再读他,还是想坚持践行他笔下摆脱冷气去发光发热的青年人模样。所以鲁迅精神我认为是一种财富,鲁迅的作品在什么时代都应该被学习和阅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