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一般从不同媒体上得知“环境问题”。由于隔着各种屏幕,信息有限,我们很难感知“环境问题”带来的危险。近年来,信息获取媒介发展更多元以后,越来越多人在灾害亲历者信息传播下见证更多“环境问题”的模样,有了更直观的体验感,冲击也更大。例如近期出现的沙尘暴,它已不是突发性的第一次灾害事件,且越来越多人因此受到影响。总而言之,“环境问题”已近在身边,不容忽视。
问题是,尽管在蚂蚁森林这样的宣传推动下,不少人通过互联网种树的方式支持改善“环境问题”,可为何沙尘暴还是会发生?
播客《中间地带》最新一期《中国西北生态变化:水权、荒漠与沙尘暴》,对沙尘暴与中国乃至国际环境问题有更深入探讨,在此不赘述。提及此是想说,保护环境、改善环境问题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或者一次自认为善心的举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它自带的生态系统有其运作的原理与规律。我们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也常常提醒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到底如何和谐共处,如何可持续发展?
毋庸置疑,我们对环境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更新且不断深入,《环境的科学》(PrinciplesofEnvironmentalScience)如今已修订至第六版,在保持可读性基础上突出环境问题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以此更清晰展现环境中存在的科学规律与原理,同时这本书与时俱进地提出一些可能会刷新我们认知的环境问题,而它们都与我们生活中接触的细节息息相关。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巨大,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把人类粗略分为贫困群体与富裕群体,前者为了谋生,砍伐树木扩充农田,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者肆意浪费资源,同样污染环境。不管是什么群体,处于怎样的位置,所作所为都有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保护环境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什么特殊对待可言。
人类生存于世,粮食是基本需求,但正如前面提到,扩展农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尤其现代农业依赖药物防治农作物病害等问题,对生态来说都是压力来源。当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需求更高,农田面积与农药、机械的数量等都为之增加,换言之,农业与人口问题都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之一。
如今,不少国家已经面临或者正在发生不可逆的老龄化问题。从保护环境角度看,它确实让地球喘上一口气,但轻易将此当作缓解资源危机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正如书中所言,即使地球人口保持在70亿左右,生态资源依然紧张,尤其水资源,据推算,到2050年,世界约60%的人遭受干旱威胁。2050年离我们并不遥远,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自然环境中是相互关联的。正如书中所言,多数大江大河在入海之前不会只流经一个国家,而地球上的海洋也关乎各国的生态安全。这也是为何我们极力反对日本用不恰当的方式处理核污染的原因。
在这本书里,特别提到了经济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不管是贫困群体还是富裕群体,又或者国家建设,都离不开发展经济。经济带来的效益无疑为人类谋求更多的幸福,但同时也消耗和伤害生态系统。尤其工业发展带来的巨额收益,是保护环境无法带来的。权衡两方利益,人们往往选择前者而舍弃后者,导致生态资源无法可持续发展。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物料疯狂生产、铺张浪费,又进一步破坏环境。所幸,不少国家已意识到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懂得如何利用生态环境谋求经济效益。这本书提到“景观保护”不失为一个好方案,直观的理解是,将生态保护与旅游进行深度合作,争取双赢。
综合内容,《环境的科学》应理解为环境的科学原理。因为,只有理解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如何形成,什么问题造成环境问题乃至发生自然灾害,如何以正确且有效的方式缓解甚至解决环境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地球万物和谐共处,共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环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