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目前最忙的人,恐怕没有人能与“鸡娃”事业的主力军相比。每个周末和假期都有一大批孩子赶往兴趣班,而这些课程已经变得五花八门,除了钢琴、舞蹈和绘画,还涵盖了国象、足球以及马术、滑冰、击剑、冰球等等。孩子们的父母,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层,代表了“鸡娃”现象的主要群体。
在希拉里·弗里德曼的《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育孩子》一书中,我们了解到,“鸡娃”并不只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美国也同样存在这个现象。这本书通过国际象棋、舞蹈和足球三个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为例,综合了田野观察、成人访谈和儿童访谈三方面数据,系统分析了“鸡娃”现象的社会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及其运行机制。
书中提到,“婴儿潮”一代和他们的子女“回声潮”一代叠加形成的双重人口压力,是导致“鸡娃潮”的主要原因。对于婴儿潮一代来说,从小就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大,已经形成了一种将生活看成持续竞争的习惯。年轻的中产阶层父母,预见未来的竞争环境将变得更加激烈,由此开始为孩子注入各种资本元素。除了学习,家长们试图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性情品格,并相信这是未来职场成功的隐形财富。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获得五个技能:内化获胜的重要性,学会从失败中赢得成功,学会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学会在高压环境中获得成功,以及坦然接受公共场合的评判。
虽然没有人知道哪些“童年竞争资本”可以让孩子未来成功,家长们认为,孩子在活动中赢得的奖项,可能会在升学时形成优势,帮助孩子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孩子们最初渴望胜利,往往只是在期待奖励,但随着参与程度的升级和年龄的增长,从赢得奖杯中获得的快乐,逐渐成为孩子们参加活动的核心动力。
书中还揭示了竞争性课外活动背后庞大的产业链,包括老师和教练、培训机构、竞赛组织方、媒体以及考试用品、服装等众多下游商家,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遗余力地利用家长的“鸡娃”心态和监管漏洞。
这本书虽然写的是美国的家长与孩子,但可以了解其中的理性机制,就能让深陷育儿焦虑的父母们更从容和淡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