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孩子长大,我和老公也越来越关注校园霸凌等问题。虽然这类事件在众人视野中越来越少,但青少年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热度没有减退。本书的作者是从事少年犯教管工作的,他从接触的案例中总结出了许多“问题少年”的共性。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受害者,同时也要及时干预和纠正,防止他们成为“问题少年”。这些“问题少年”不擅长语言表达,总是说“烦死了”,这种不痛快会积累成压力,错误的发泄方式则可能引发犯罪。他们思维僵硬,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绝对正确的,从不愿改变。他们不一定暴躁,但是会木讷,只有孩子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大人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走出来,而不能通过叱责和批评强迫他们。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相比于大人,孩子更倾向于从同龄人那里获得可信的信息。
更多精彩内容如下: 1、从防止少年犯罪的角度来看,辅导孩子跟上功课也具有重要意义。 2、在虐待儿童的父母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未被关注的智力障碍者。 3、如果孩子的心灵有一扇门,那么门的把手永远是只在内侧才有。 4、当同时满足脑神经学损伤、遭受虐待的经历和精神疾病这三个条件时,就有很大风险会引发犯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