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本书作者对于军装这一独特制服,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对学位服、工作服等具有更深的认知。中国古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潜台词就是制服即人。人本质上还是视觉动物,第一印象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服装成为了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使得制服成为了个人身份的重要体现。纵览生活中的不同职业,不难发现,制服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评价指标。
端庄得体四个字后,实际上是对不同职业的高度特化演绎。习惯性地将白衬衫黑裤子理解为房屋、保险中介;银行职员必备三件套;金融从业人员人均香奈儿。这些高度特化的“刻板印象“恰恰反映了制服对于我们认识周遭环境、界定所识之人的关键。有趣的是,我们期待在医院中看到白衣天使,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医院科室部门我们可能看到粉色的护士着装,这种突然的改变在冲击刻板印象的同时,实际上也成为了我们思考职业转变和职业定位的一个关键。
反过来,我们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呢留心思考,我们对自己的界定也和制服有关。我们也习惯了在工作和日常场合区分着装。这种区分从学生时期的校服开始,到工作后或强制或约定俗成的职业装扮,无疑成为了每个人从被迫到自愿的制服文化。甚至可以说,以互联网、游戏公司等为代表的无正式着装要求和各大企业的周五自由着装日,都是这种制服文化的一部分了。一旦我们开始将服装视作生活礼仪的一部分,制服身份概念自然就形成了。
至此,我们或许可以宣布,我们成为了“套中人“,一层层的服装成为了我们的本体。我们为什么需要制服,”套中人“的现代隐喻是什么这个问题实际在《制服》一书中得到了完美的解答。从军装开始,到各类工作制服;从个别行业开始到国家总体,本书实际上构筑了纵横交错的经纬线,从个性到共性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个人最欣赏的无疑是作者对日本制服情节的解释。以管窥豹,这个解释中既能看到日本更能看到站在胜利者角度的睥睨眼神下的众生相。对于日本制服文化”不安全感“的界定,实际上也巧妙契合了本书对制服的定义。它既是抹去个性融入集体的法宝,同时也是个性与集体抗争中不可忽视的争端。当一个国家以高度一致性服装示人,究竟是强调其个体不安全感,还是想彰显集体动员能力当某个集体半自愿的穿上整齐的制服,究竟是彰显集体的一致形象,还是个体试图湮灭本人的存在感以避免羞耻。当个体被迫穿上整齐划一的服装时,究竟是对个体的羞辱还是潜在的集合了本来分散的个体力量形成了集体价值。
这些种种的套中之意,都是隐藏在制服之下值得我们讨论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