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日本爱知县发生了一起由父母忽视导致3岁女童饿死的悲剧。作者杉山春经过三年的调查,还原了案件的始终,深究了儿童忽视虐待的原因及忽视这种无明显肢体伤害的虐待形式被轻视的恶果。
阅读中的每个字似乎都能引爆我的怒气,大约因为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所以在情感上真的很想把这对无知又乱生孩子的夫妻创亖!但我也深知,真奈的悲剧不单单只是丧偶式育儿、婆媳冲突、年轻母亲毫无育儿知识以及原生家庭创伤的代际传递所导致,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只去怪罪一对父母,几个家庭,对真奈的去世应当负责的是整个社会。
机构不无不一一诱发了真奈的濒死。儿童虐待的背后藏着太多的社会问题,不是解决掉某对父母就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也是基于此,我不太喜欢出版社把原著的副标题《为何真奈会死》修改为《被困住的母亲和被忽视的女儿》,在我看来,原副标题更多的提醒人们思考真奈的死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问题,但简中的副标题似乎限定了思考的方向和焦点,真奈的死远不是解决一个母亲的困境就能解决的问题,父亲的消失是不是也被忽略了呢社会加诸母职的惩罚是不是也被淡化了呢要缓解一个母亲的焦虑和绝望,不仅仅是要更多人去帮她,还应该告诉她,你可以不必完美,你的孩子也不必完美。
在看到真奈的母亲雅美不停的提到真奈发育缓慢带给她的焦虑,以及她觉得丢人这种心情时真的既愤怒又无力,在我看来,这种发现问题不是想着解决而是觉得孩子给自己丢份儿的思维逻辑真的很东亚,东亚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似乎是一种极为拧巴的羁绊,孩子的一生都只是工具的一生,父母年轻时,孩子是他们长脸面的吹嘘,父母年老时,孩子是他们养老的主力军。东亚的父母仿佛天生深谙pua之道,他们的爱明码标价,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是孩子的主宰,才会更加毫无顾及的摆布和施暴,而获取父母的肯定几乎成为大部分子女一生探索的课题,孩子只能把爱和优秀等价,因为这是父母教会TA的第一课。雅美又何尝不是这样被母亲养大的呢年幼的雅美选择做一个好孩子,不敢向母亲撒泼,更不敢向母亲求助,因为害怕因为母亲觉得自己麻烦而厌弃自己,这种“好孩子才配被关爱”的情绪也转移到了真奈身上,也许在雅美的内心曾暗暗想过:“为什么我都能努力变乖让母亲爱我,真奈你却不能呢”
成为母亲后的我,也被无尽的育儿焦虑裹挟,也常常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养了呢”更进一步去思考又会发现,为什么现在养孩子越来标准化了呢书里提到“有不少虐待现象正是从体检时听了保健师的一句孩子的体重不达标开始的。”大概率是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养育,孩子却不懂得回报,甚至让自己在医生面前像学生一样被批评,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在科学养育了,为什么还是会被否定,会被认为不称职呢这种痛苦的自我质疑太过痛苦进而转嫁给了孩子。效率社会把孩子当成产品对待,忽略了个体的发展趋势,再通过数字对父母施压。无怪乎作者发问“孩子哪怕有一丁点的发育迟缓,父母就有一种遭到否定的感觉,这是现代人特有的神经过敏吗”我想这种被责备的情况更多的发生在孩子母亲身上,因为社会已经默认了,母亲是养育孩子的负责人,那么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母亲的问题,孩子的滞缓是母亲的失职,是母亲们在承受着标准化、科学化的理性养育的压力。
除了家庭和社会氛围,福利机构、医生和保健师的不重视也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假如他们当中哪怕有一个人能都真的重视起来,加强介入,也许真奈就可以活下来。所以经过真奈案后,爱知县大幅调整了针对儿童虐待案的解决政策,增加人员,提升岗位重要性,专人专责,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加强对虐待家庭的介入,积极分离虐待父母和儿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