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大清自己在四年级是什么样子,反而记得操场只是硬土地,玻璃瓶中的汽水没有冰箱也是凉凉的,那时候月饼也常是五仁的,不会是热乎乎的,但尚且绵软。
初读这本书,就像过了二十几年变硬的月饼一样,又是不喜欢的五仁馅,就有些无法“下嘴”。
可是读到“拖起他往门外跑,把他的两只拖鞋都刮掉了也浑然不觉。”像是某些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了,又怂又爱作是那个年纪一贯的特性,豚奔犬突,反而是童性的一丝灵光,那时的我们是不是在现在自己的眼中变得不可理喻,用那时老是听到大人们的一个形容词“害”。
酒坊、铁匠铺、戏台子这些留在时光中很多人看不见的记忆,变得鲜活起来,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只有城市的记忆,像线条一样狭窄脆弱的自我,而是在山林里曲折的向前道路,在乡村中像网一样的人际关系。
这本书里每一个守艺人,在年幼的“我”与他们相处中,不时让我会心一笑,而感到亲近。我们成年后从“讨生活”开始就不断与幼年的我们割裂,我想这也是作者希望读者可以自我觉察的一点吧,虽然守艺人并不是都看到了守艺的前途,也不是他们放弃了生活,而是一种无声谴责,我们总说社会在发展,发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守艺也许只是在某段时间里不合时宜,并不代表它就是过时的,这应该是我们作为成年人读到而告之孩子的。而孩子则可以读到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对错、什么是与人相处、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付出与收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