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略庞杂,故于众防御机制中取我认为最主要的最无处不在一个——投射,来展开讨论。当然,我觉得投射最主要也是我投射给投射的投射(笑)。
一、认识投射投射,也许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先使用的防御机制,是指将自己身上的心理行为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一个人心里有什么,他就会对别人身上同样的东西敏感,他对此就有比较高的关注和辨析力,比如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发现别人小气,就是“对小气有非常高的鉴赏力”,他一直在投射他的小气。“自我中心”是投射的一个典型表现。一个孩子晚上做了个梦,梦里有妈妈。第二天妈妈问他:“你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梦”3岁前的孩子会觉得:“你怎么会不知道,梦里有你的呀!”精神分析认为这种自我中心就是投射—我把我的感受加到另一个人身上。
对环境和他人的感觉也与自身的投射相关。比如,本来是我想攻击别人,而我不愿意承认我想攻击别人,于是我不断地想象他们会攻击我。这是我对他们的攻击的投射。我总想象他们会攻击我,就会感到紧张和恐惧,这样我就把对他们攻击的潜意识意识化了。我觉察到原来是我想攻击他们的时候,投射出去的攻击就被收回来,我就不再有那些糟糕的情感体验了。边界不清是投射的结果。边界不清楚、主客体分离得不好的人,更容易投射,把自己的感受加到别人身上。比如开头举的容易发现别人小气的例子,在此人眼中他人的小气其实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他人确实本来就有的小气,另一部分是此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气然后投射给他人的。如果他能把自己的投射的部分收回来,看到他人小气的程度就能降低了一半,这需要他意识到:原来我如此害怕自己小气,所以我看到他人小气并且攻击他的时候,我就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慷慨的人,而对方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怯懦的人。
因此,言语中带有明显的情绪,一般都是投射性地攻击自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自己有这样的缺点,会觉得非常内疚,有屈辱感,看到他人这样做,我们会针对自己的屈辱感,或者说对自己的毛病实施攻击。所以在纠正他人的问题时,既有纠正的语言和行为,还有厌恶和排斥。一旦明白了投射原理,不仅可以在现实层面减少互相指责,也有利于划清我们跟别人的边界,使人际关系更和谐。
二、正视投射没有读心术和千里眼,很难做到全面掌握外界一切物质和意识的信息,只能在自己认知范围内解读这个世界,这就是投射,所以也就有了“所有外境都是心境的投射”这个说法。当然,这不是要陷入不可知论中。客观地感觉现实是一种自我功能,即判断力、现实检验能力。这种能力跟投射是并行的。以己度人始终是片面的,如果过于放任自己的投射行为而不去提升和使用现实检验能力,就会导致过度投射。这显然不是自我功能处于灵活应对外界变化的状态,过度投射可能会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轻则把自己的需求强加于人,重则引发世界大战(大雾)。因此,需要努力分辨清楚什么是自己的边界,什么是别人的边界,判断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
三、拥抱投射说了那么多投射的缺点,是不是投射就是不好的,要全部压制呢?当然不是,投射以己度人的片面性固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也带来了人际之间的温暖、关照、理解、同情。曾老师自己也说过,比起自我边界清晰的西方,他更喜欢相互之间有很多投射的、边界不那么清楚的国内社会,投射带来的好处是大于问题的。除此之外,投射是增强洞察力的秘密武器,易经也好禅学也好精神分析也好,这些非科学性的东西本质上是你个人阅历经历的整理归纳工具。想从这类非科学性的理论中摄取洞察力的营养,靠的就是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投射到这些理论中,以获取对抽象观点的把握。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看这些东西的收获不一样,还有人觉得此类理论常看常新的原因,其实不是理论有什么生命力,而是这个人的阅历增加了,对理论发出的投射也增加了,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理解。所以,其实是你的投射赋予了这些理论生命力,提升了自己的洞察力,投射是很重要的功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