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左
不得不承认,中国正在越来越城市化,每个人住在钢筋水泥的建筑里,也越来越失去了烟火气息。建筑能代表城市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却唯独失去了建筑本身该有的逻辑和智慧。古人用茅屋、木头、泥土建造的房屋,反而更具有中国式传统建筑规则。
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建筑也跟着时代不断进步。这本《如是之屋》所带给我们的,是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它的著作者反其道而行,呈现给读者们久违的乡村建筑,甚至提倡向乡村学习。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两位建筑师如此执着于观察和研究中国乡村建筑或许是中国传统建筑里独有的特色。事实上,所谓的建筑美并不一定符合逻辑和规则。乡村建筑正是打破了这种建筑的规则,它更贴合于自然,接近土地原生态,大多数时候就地取材。这种建筑的风格,彰显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又充满了中国建筑式魅力。
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窑洞、木屋、集合型住宅、季节性住宅几种常见的乡村建筑。其中,窑洞现在已经越来越稀少,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成为了一大特色。不少窑洞成为了乡村旅游景点特色,人们利用窑洞进行商业行为,展示陕北建筑特色,让更多人体验居住,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
木屋是侗族人喜爱的建筑,主要在河谷地带。木屋的特色主要是取材,建筑的结构、空间、手工制作等,这当然也蕴含了民族物质文化特色,让木屋建筑形成一种独特性。
乡村建筑风格多变,不同的地区更是风格各异。除了书中介绍的建筑,事实上在我国各大省份,还有许多令人震撼和惊讶的建筑。那些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完整保留下来,记载着中华民族人民的智慧。
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都是从这样的建筑里成长起来的,对乡村建筑有着特别的情怀。小时候我也曾亲眼见过家里人担着泥土修建房子,里面混合着稻草,为了让房子更结实。长大后泥土房早已被推平重建,变成了水泥砖瓦,儿时的记忆却深深印在脑海里。
越来越多人喜欢改造农村小院,打造与世隔绝的住所。可在很多人心里,令我们居住舒适的不是房子的装修和空间,而是小时候依畏在父母身边,那份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如是之屋》带我们重新认识了解乡村建筑,颠覆记忆里熟悉的建筑知识,用建筑学来解读乡村建筑的逻辑和意义。那些建筑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设计思维,又存在怎样的语言、品味让我们在书里去寻找答案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