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22年全国总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连续3年的出生率竟然不到1%。
这背后的原因,有一部分来自现代人对于养育孩子的焦虑与恐惧。经济压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要付出不少的时间精力去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的耐心和爱心。
“育儿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少子化严重的日本,不少女性会这样想。这种辛苦是如何而来的呢?
《长不大的成年人》这本书解释了有这样一类母亲,她们觉得育儿非常辛苦,进而觉得“活着很辛苦”。这类母亲叫做“5岁母亲”。
所谓“5岁”是说这样的女性,生理年龄已经是成年人,但心理年龄仍然留在5岁的女性。当她们在单身时,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然而,当她们开始养育孩子时,忽然发现自己必须去理解孩子。
这反过来的情况,令5岁母亲无法适应。总有那些育儿令人抓狂的时刻,孩子夜晚哭闹不止,母亲很困乏却必须挣扎起来喂奶抚慰;总有孩子出尔反尔,破坏规矩的时候,被孩子指责“妈妈是坏蛋,我讨厌你的时候”。
因为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能一味责骂,反而会被周围人指责教育不当,是不称职的母亲,在这样的压力下,心理年纪停留在5岁的女性就成为了“5岁母亲”。她们内心无法承受育儿的责任,觉得过得非常痛苦。
除了5岁母亲,还有5岁父亲、5岁领导、5岁老师等心理没有长大的成年人。《长不大的成年人》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5岁成年人”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包含多个案例。其作者是影响日本半个世纪的国民心理大师、哈佛导师加藤谛三。
出生于1938年的加藤谛三坦言自己也曾经是“5岁成年人”。他说这本书的创作动机,对于周围同样处于痛苦之中的5岁成年人,如果能够理解他们“为什么陷入这样的困境”,或许就能够对他们施以援手。
“5岁成年人”从表面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到了年龄,该工作的工作、结婚生子的结婚生子,甚至表现得更为认真、勤奋,积极向上。其中不乏成功人士,有钱、有地位。
然后,这些正面形象都是迫于社会规则的压力而被动承受生理年龄所必须背负的责任。
实际上,这些人内心是不满足的,是充满憎恨的。他们喜欢谈论关于自己的话题,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同情。对自己的家庭氛围,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男性要求妻子时刻保持微笑和热情,希望全家一起旅游,对食物非常有执着。这些都是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获得满足。
作者认为造成“5岁成年人”的原因在于幼儿时期没有从与母亲的关系之中得到满足。那么成年之后,就会以各种方式继续向外求,有时甚至采取令人难以理解的方式。
在最后一章,作者还是比较概念性的,比如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化被动为主动;看清自己,找到自己所拥有的能力,而不是盯着自己失去的。更具有可执行的方法,书里有提到写感恩日记,就是记录下每天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以及自己对他人所奉献的。
纵观全书,更像是作者对自己的父亲是“5岁父亲”,以及自己曾是“5岁成年人”的一种和解。内容上重复的部分比较多,篇章之间的逻辑性不算强。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用来自省,以及获得一些安慰就好。不必过于自责,强行把自己和他人对号入座。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一概而论。
生而为人,万般苦。最后以罗翔老师的一句话拿来共勉:“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地拯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感谢你阅读到这里。我是疏影书影,混沌清醒之间发现书中惊喜。
说明:本文中标有水印的图片为作者原创,其他为网图,侵删。转载请先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