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蒙台梭利教育观的实践者。看完整本书才明白为什么书名是“爱和自由”。蒙台梭利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自带精神胚胎,自己有自己的成长密码。这个密码是什么,胚胎能够长成什么样子,父母无法知道,老师也无法知道,只能由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建构。这与我们通常认为,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需要后天教育,在白纸上画出彩虹,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
现代脑科学和表观遗传学有很多研究都表明,蒙台梭利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孩子天生自带操作系统,先天的基因能在很多方面有超过50%的影响。父母和老师能做,无非是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孩子的天赋基因能够顺利表达,否则天才的基因也可能被后天养育关闭。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就离不开爱和自由。
所谓自由,就是尊重孩子的精神胚胎,让孩子在生命早期,也就是0~6岁期间,自由自主的构建自我,不被父母和老师过多干预。当孩子想做什么,在保证身体安全的情况下,自由去做;当孩子需要什么,给他足够的满足。这需要父母克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避免把自己内心不满足投射到孩子身上,允许孩子调皮捣蛋,允许孩子在地上打滚,允许孩子盯着一个蚂蚁洞看上半天,甚至做出一些看似让父母丢脸的事情。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的每一个自发行为,就是在体验、学习和适应这个世界,都是在做自然实验,他要获得对世界的第一手资料。在0到6岁,孩子对世界的感觉发育要远远高于对知识的学习。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孩子就会发展出自我,否则,孩子就会用一生寻找自我。
所谓爱,就是在孩子发育自我,获得精神胚胎成长的过程中,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告诉孩子做的对,鼓励他成长,给他无条件的支持。弗洛姆说,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很多成年人不具备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培养提升的。这种能力的表现是,随时随地抱抱孩子,对孩子经常亲口说“我爱你”,不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强制要求做父母期望的事情。爱指向孩子的成长,接纳孩子任何问题。爱其所是,而非吾愿。
在育儿上,蒙台梭利是乐观的,他认为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大成就者,有能力发挥好自己的天赋优势。作者在幼儿园的亲身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孩子是能够在爱和自由中,获得心智的成长和由内而外的自律,这都是孩子未来成就的保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