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过:“就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也要思考未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否则教出来的大批学生会找不到工作。因为,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以智慧和体验驱动。过去以制造为中心,未来以创造为中心。过去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未来讲究的是个性化、特色化。所以,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的竞争和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而是而也不是培养学习的一种机器,而是也不是一种在流水线上培养的孩子。我们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
未来需要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人才,在挖掘孩子潜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在《面向未来的育人之道》中提出:“以双减为教学改革契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质,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学校该怎么做
首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说过:“运动可以使感觉更敏锐,使意识得到发展,因而把性格的意识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即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优秀品质同样可以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体育是产生优秀公民最有效,最适当和最有趣的方法。”体育可以强身健体,可以起到舒缓压力、改善情绪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耐挫折能力。学校因尽可能开设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程,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在锻炼中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
其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了四个方面的能力:1.掌握课堂、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2.运用一定的方法分析、推理、探索新的知识;3.具有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把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4.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合作法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打破单学科传授知识的壁垒,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讲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讲解,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伦理观。
最后,让学生在“动”中全面发展。作者在书中提出:“学生越学越聪明的诀窍就在于心动、脑动和行动。”心动就是在情感上达到认同,激发学习动力。脑动即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创造性思维。行动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通过向他人请教阅读书籍的方法克服困难。
二、家庭该怎么做
第一是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天生不同,我们要学会客观的评价孩子,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出理性期待。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言传身教。
第二是学会与孩子沟通。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从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逐渐变成有独立意识的青年,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难免会与师长发生矛盾。家长要尽可能的去包容孩子,尊重孩子意愿,给孩子提供自我成长的空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管教者转变为支持者。
第三是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好,孩子才愿意和父母做朋友,遇到问题时才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少拒绝、少命令,多接纳、多倾听,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和孩子平等对话,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
三、社会该怎么做
首先,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青少年拥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心。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机构可以为祖国的未来创造自由开放的探索空间,在探索不同领域和学科的过程中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
其次,用正向力量感染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是性格、精神、品质培养的重要时期,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协同精神。
非洲有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协作,面向未来的育人之道,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