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年少时候乡村的生活已埋藏在心底。读了《采桑娘子要晴天》,回忆起来青春年少时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时光。
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网络,但是听到的口口相传的俚语和故事并不少。就连那不识字的老奶奶讲起故事来,一点都不含糊。
老家门口前的几棵歪脖子老槐树,在沿着的夏季,把整条小路包裹在怀抱中,送给人们一季的清凉。
那个时候最喜欢的事情而是晚饭后,大人们闲话家常,小孩子们到处跑啊,跳啊,笑啊,在那个物质不丰富,书籍也比较匮乏的时代,一句句的俗语和人们口口相传。
生活在现代快捷方便的时代里,对于过去的生活几乎遗忘。有些俗语偶尔想起一两句却记不全了,读了《采桑娘子要晴天》,勾起了儿时常唱的歌谣。它们或许不那么押韵,只是朗朗上口,更像是一首首打油诗,这是从生活实际中得来的。
作者按照季节把这些歌谣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既有歌谣又那个年代的趣事,用一个个江南水乡的生活小故事里讲述。童年是人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采桑娘子要晴天》,作者是地域文化及民间文化研究者谈正衡,已出版过多部关于江南水乡的畅销书。
本书中写的是江南水乡里生活场景,那时候不仅有炊烟袅袅,还有青蛙的鸣叫,墙角的藤蔓。
那个时候的孩子是属于田野的,春天可以用耐黄的柳条做成花环戴在头上,夏天可以在林间捕蝉,秋天可以在山野里摘野果,冬天可以用一个季节来准备过年,将一年里收获的喜悦拉到高潮,盼望明年的风调雨顺。
书中关于学校的歌谣,“三岁小伢来上学,老师说我年纪小,我背着书包往家跑,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文化,画,画,画,画图画……”一个小顽童的形象跃然纸上。那个时候的孩子在田野里长大,眼里有广阔的田野,心里装得下天和地,方方正正的教室很难拘束住他们的内精神世界。
这个场景让我进行了龙山小学校里的那口大钟。钟声一响起,悠扬绵长,响遍村子里的每个角落。
那个时候家里没有钟表啊,当学校里的钟声一响起,家长们就知道孩子要上学了。走出家门的孩子们背着母亲亲手缝制的书包,吹着口哨,一路上就说说闹闹,一起来到学校。
在那些久远的故事里是《采桑娘子要晴天》勾起了埋藏在心底的儿时回忆,那些年少的时光呀,总是太匆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