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丽茹如同电影里的女主角一样闯入了彪子的世界。她在宿舍门口,倏地就扑了过来。而彪子,这位即将走出门的勇士,只能傻傻地握紧手中的书,愣愣地寒暄几句。
啊,画面似乎定格了。我们的彪子一定在想:“哈,看来丽茹被我俊朗的外表所吸引,对我有意思!”然而,生活就是这么善于捉弄人。丽茹这次找上门来,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找个人帮她解决她身上的“小问题”——怀孕了。这种剧情,真是亏了编剧的脑洞。
感知,真是个让人既爱又恨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感知常常成为了我们对现实的诠释。我们看到,听到,触摸到,于是默认它们是真实存在的。然而,这并非完全正确。
唐纳德·霍夫曼教授的研究表明,我们的感知其实并不总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更多地是为了优化生存和繁衍,反映出对我们有利的信息。
唐纳德教授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做认知科学研究,同时还是个科普作家,写了很多探究意识、人工智能和哲学的文章。他的书由唐璐老师翻译,译者之前的作品也耳熟能详,比如《复杂》《烧掉数学书》《哥德尔:逻辑的困境》等,在翻译这事儿上有点水平呢。
说回书本身。霍夫曼教授告诉我们,感知常常蒙蔽了人类的双眼。就像是超市里的草莓,那一盒看似鲜红诱人的草莓,是不是看了就想买回家品尝可是你买回去打开一看,妈呀,下面的草莓都烂掉了!真相总是这么猝不及防,躲在盒子的底部。你想要真相吗?
我们可能自诩为求知若渴的探索者,热衷于探索真相,但真相可能并不总是你想要的。如果每一次我们都能看透草莓盒子的底,看清下面烂掉的草莓,我们可能就不会买草莓了,对吧?我们其实并不总是需要真相,反而感知到太多真相可能会让人类这个物种灭绝。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但这位霍夫曼教授可不是随便乱说的,这是基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他把我们的感知比喻成电脑桌面上的图标,看上去很美观,用起来也很方便,但真的代表了电脑里面的数据吗?那可不一定。 这本书真的是大开眼界,挑战了我们的常识,提醒我们去重新审视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他解释了为什么某种颜色能让你感到开心,为什么某种设计能让人显得更性感。这些平常我们熟视无睹的事情,其实背后都藏着科学的秘密。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质疑我对世界的理解。我敲击键盘,看着屏幕,写下这些文字,我开始疑惑——这真的是我自己在做的事情吗?还是有个看不见的大手,在操控我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一切真相,究竟是什么呢?眼见,真的为实吗? 另外,书的封面涉及也很有巧思。封面有八个镂空的圆形。只管看过去,你会看到一些零散的图形组合。翻开书之后你才能看到全貌——一个正方体!恰恰印证了书名本身。不过,我们对正方体十分熟悉,再加上人类大脑很擅长补全信息。所以,当看到遮挡的图形,你也很有可能会猜到图形本身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