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在问答平台求助说:“我儿子28岁,大学毕业6年,不愿意找工作,每天拿着手机看各类资讯、聊天,谈工作就炸。我该怎么办?”随手浏览了一下,这样的求助有很多。
看了由斯宾塞·奈尔斯、诺曼·阿蒙森、罗伯塔·诺奥、尹亨俊编著的《希望在于行动:生涯浮流与职业生涯发展》(以下简称《希望在于行动》)这本书,明白了现象的原因:对职业生涯缺少规划,缺乏希望。
书中提出的“希望-行动”理论,阐述了“希望”在职业生涯创设和规划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策略性模式培养希望,保持希望。以希望为核心,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澄清、愿景、目标设定与规划、执行与调试五个步骤,用一些案例、评估以及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来指导人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斯宾塞·奈尔斯教授开创了“以希望为中心”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在全球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没有希望就不可能有行动,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有希望,才会有动力,愿景也会不期而至。
1、被父母推着长大的孩子缺乏希望
对那位母亲的求助,有一位网友回答得非常好:他不是不想解决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因为家人没有为他提供诸如犯困想睡时更舒服的枕头之类的帮助。“从小到大,你们只知道让我学习,什么也不让我做,导致我什么都不会,在大学被女同学说成妈宝男。”
这是一位硕士研究毕业生,因为在哪里工作就业,和父母发生分歧后,向父母袒露了自己的心声。硕士生很争气,是父母的骄傲,从小到大,除了学习,父母为他安排好了一切,包括他将来的工作、生活,都规划好了,也为他买好了婚房。如今00后又出现了一种新工作:“全职儿女”。有人直截了当地说,这是把“啃老”说得太清新脱俗了。其实,说来说去,隐藏的是就业焦虑,也是对现实的逃避。被父母推着长大的孩子生活无忧,遇到就业困境就学鸵鸟,躲到家里逃避现实。态度消极、被动,缺乏希望,也就无法创设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满怀希望,愿景才会触手可及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说:“心不唤物,物不至。”只有心里渴望,才有可能实现心中的愿望,想都不想,当然什么也做不成。稻盛和夫先生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顺畅,中考失败,又染上肺结核,认为自己运气差又倒霉。大学毕业后由于经济萧条,托人找关系才进了一家破旧而且面临倒闭工厂,和他同去的年轻人都找到门路先后离开,只剩下没有门路的他。他发现抱怨根本没用,就干脆把心思全扑在了实验上,把自己的锅碗瓢盆也都搬到了实验室。心态变了,从抱怨到积极,到满怀热情,工作反而顺利了,不久就研究出新型的陶瓷材料。这更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研究出更多的新成果,为他后来创建京瓷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资本。
《希望在于行动》这本书中,把希望分成三个部分:①目标;②实现目标的思路、路径;③实现目标的信心和意愿。稻盛和夫先生从怨气冲天,到转变想法,把实验成果“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放到工作上,让“思维之火”不停地燃烧,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心中有了强烈持续的愿望,就有了希望,这也是持续获得动力的源泉。
3、跟随心流体验,创设个性化的生涯愿景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悖论时代,人们必须带着一种“积极的不确定性”前行。——H·B·盖特拉
张阿姨的儿子名校硕士毕业,签约了一家薪资丰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