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天使。每个妈妈都想给孩子独一无二的爱。
只有更好地懂自己的孩子才能给予孩子需要的爱。《婴幼儿心理百科(5-6岁)》就是一本让父母如何养育孩子的百科类书籍。作者申宜真是韩国延世大学精神健康医学科教授、塞布兰斯儿童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医学分科专门医生。她从业25年,已为60多万父母和孩子提供过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被认为是韩国好的儿童教育专家之一。
作者自己有两个孩子,老大是个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老二又是拼命寻求关注的孩子。两个孩子现在都已健康成人,考入大学。她结合自身养育的经历以及多年的咨询案例写的书籍能给读者更多的借鉴。
在书中作者主要讲述了5-6岁孩子父母关心的20个问题,孩子在学习、教育、习惯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和父母的应对策略,以及5个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
特别有体会。
1、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家里女儿吃饭特别好,蔬菜、水果、蛋、肉、鱼都会吃,很均衡。有一天,她拒绝吃鱼。在幼儿园也不吃。仔细询问她,也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我选择尊重她。正如作者所说,有些孩子天生就不喜欢一些味道。的确,每个大人也都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味道。我们可以选择不吃,孩子也同样会拒绝。
作者指出,如果没有影响生长发育,就不要干涉他/她。大人不要去逼迫他们,有可能会让他们更抵触吃饭。列出孩子喜欢的食物,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可能就会知道喜欢的类型。让孩子体会到吃饭的快乐。美味的食物,漂亮可爱的餐具,全家人都津津有味地吃饭,可能他们也会乐于参与其中。
2、学习写字和阅读。
父母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期望。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早教。再大一点,父母又会迫不及待地给孩子报名认字班、编程班、美术班,五花八门。究竟有多少效果呢?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像一根发条紧紧地拧着家长们的心。过早的学习真的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吗?作者指出孩子的大脑在6岁后才会发育到能够进行认知学习的水平。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有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孩子们背负了和年龄不相称的压力,一开始可能会迎合你,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抗拒心理,不再喜欢“学习”这件事。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开始,父母做好陪伴和引导就好。选择适合孩子每个年龄段阅读的绘本,家长一起翻阅,讨论,游戏,孩子会有更强的兴趣。作者指出,父母要抛弃传统意义上“教育”的使命,更多地和孩子有“共情”,感受孩子的内心,分享孩子的感受,陪孩子一起快乐才是重要的。
3、维护孩子的自尊。
小时候,我们最怕就是父母在外人面前,说我们做的如何不好。哪怕次次考第一,父母也会谦虚地说那是幸运。中国父母坚信“爱之深,责之切”,很少当面夸奖孩子。所以哪怕成年,我们很多时候也会害怕父母,喜欢寻求父母的意见。
作者在书中建议让孩子的自尊心“爆棚”。多夸夸自己的孩子。“你真棒!”“这个衣服真好看!”“你真酷!”孩子到了6岁的时候,70%的自我已经形成。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希望来自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肯定。多夸夸他们,哪怕有些夸张也没关系。做的不好,也可以用正面的词汇去描述,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
不要害怕孩子会被夸坏,不知道天高地厚。一旦进入小学,他们就会慢慢体会到那些不美好的感受。只有在父母的夸赞下长大的孩子,才有更积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社会,才有更强的自尊去赢得更多的赞扬。对于正在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孩子,只有积极地维护他们的自尊,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4、小树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我们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科学有爱”的养育。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