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写于1942年。本意是为中学生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引导青少年了解民族文化的脉络和常识,解决经典阅读中的隔膜与困惑之处。
该书自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在这漫长时光里,它为一代一代读者输送着知识和养分。无数年轻人通过这本书,走近那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文献典籍,去理解和体悟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书中围绕《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文化典籍展开。另附有长文《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文字学等领域。可以说是关于传统文化与经典文献的“百科全书”。
朱自清先生熟读传统文化典籍,讲解起来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同时,他也很清楚青少年研读传统典籍中的需求和困难所在。因此在解说中能做到深入浅出,既为读者简单勾勒出这些经典的整体面貌,又点面结合,从历史的角度去衡量和辨析其意义价值。再者,他也深谙写作技巧,知道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浅近简明的语言,来介绍和呈现这些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变得深奥难懂的作品。
除了知识上的“硬核”,书中所呈现出的关于学习的观点理念也十分可贵,值得我们在学习、工作借鉴。对于经典著作,朱自清先生怀着既包容又开放的态度。他反对将这些经典绝对化,认为我们应从中汲取营养,传承优秀的东西。同时也应看到其中的某些局限性,用与时俱进的心态去学习和研究它们。他倡导青少年阅读经典,提高自身的素养,但反对死记硬背式的死读书。
一本为大家阐述解说“经典”的书,自己也成了畅销数十年而不衰的“经典”。不得不说,这真的如同传奇。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史(记)》《汉(书)》二书,文字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并不是偶然的。
诗体正变之说起于宋代,唐、宋分界说起于明代;其实历代诗各有胜场也各有短处,只要知道新、变,便是进步,这些争论是都不成问题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