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谈《不焦虑数学》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中最令人恶心的是各种低劣的整数判别法。哪怕在小学奥数中,这也属于最low的知识了。我们都知道有被2、3、5整除的判别法可以比较便捷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整除。正常的数学教学安排,在学生了解这些被2、3、5整除判别法之后,如果想继续延申,首先就要考虑引导学生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判别法,引导学生了解判别法背后的原理。再去向小学生灌输被9、11整除的判别法就有点钻牛角尖了。但是被9、11整除的判别法至少还算一种正儿八经的判别法,确实可以比计算更迅速地判别整除。
但是,你看看这个被7整除,被13整除的判别法:“什么末位数乘以2,所得积与前面所有数字所组成的数相减,若差能被7整除即可。”“什么末3位数与末3位数之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以大大减小)被7、13整除即可。”这TM也叫判别法纯粹就是垃圾知识!!直接除7,除13竖式计算都比你快!!作者居然在书中花大量篇幅详细讲这些狗屁整除判别法,居然还教孩子用这种方法验算,这不是误导孩子吗?
最搞笑的是,书中还附上的被7、11、13整除的判别法证明,证明还写得非常敷衍,这是要把狗屁知识灌输到底吗?
《不焦虑数学》一半的篇幅,也就是第二部分,几乎全是在讲小学奥数。在书中,贼叉把大量犄角旮旯的小奥知识内容和小奥题当作宝,比如什么牛吃草问题的升级再升级,还有什么“脑筋小转弯”,什么“回文数除以95也是回文数”,什么“被7整除求数字”。把这些犄角旮旯的小奥知识和题目当作宝,这也是小奥培训老师的通病,有些小奥书甚至还写了被17整除,被19整除的判别法,这已经彻底变态了。真正对中小学数学教育有大局观的数学老师一眼就能识别这些无用的东西。
从《不焦虑数学》的行文,我几乎断定他极有可能搞过多年的小奥培训,所以才会这么沉迷小奥,无法自拔。不过可惜小奥内容大部分都是远远偏离了中小学数学的主干,对后期学习没什么用,让小孩子搞小奥纯粹是浪费时间精力。
《不焦虑数学》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都废了,只能指望第三部分了。第三部分主要讲初中代数。这部分作者也讲得非常烂,最大的败笔就是主次不分,用很长很长的篇幅来讲解因式分解,居然认为因式分解是中学计算的灵魂。甚至还批评数学教材对这块内容的安排不合理。
其实中学教材关于因式分解的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在整个正规中学数学体系(非竞赛)中,因式分解根本谈不上是核心内容。哪怕仅仅是中学的计算内容,其实也是非常庞大的,比如,多项式计算,根式计算,三角函数计算,向量计算,指数对数计算,复数计算,求导计算,各种方程方程组求解,以及各种混合计算……这里面有很多内容和因式分解没有半点挂钩。
把小小的因式分解夸大为整个中学计算的集大成者就是典型的夸大其词,至于说什么“高考数学大题,特别是解析几何和函数的题目……简直就是各种因式分解的综合运用”这话更是把舌头都闪歪了。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绝大部分的高考大题都不会用到因式分解,哪怕有涉及,往往也是用最简单的因式分解比如平方差公式、二次方程用两个根做因式分解,根本用不到书中讲的一大堆更复杂的因式分解方法技巧。至于解析几何大题,几乎都会用到的是韦达定理,关于这一点也可以向周围的高中数学老师求证。
把因式分解误认为核心的一个后果就是,作者花大量的篇幅讲一些对中高考没有任何意义的非常偏僻的因式分解内容,比如什么双十字相乘法,多元多项式,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在其他地方,作者也是硬塞了许多中高考中根本没影的偏僻知识,比如多元多项式的除法,三元二次方程组,高次方程求解,再比如他要求学生背这些公式:第三和第四个公式并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