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充满深情回忆并记录和反思自己人生的书,作者埃米·尼特菲尔德的童年经历异常动荡,父亲变性、父母离异、在寄养家庭和精神病院之间流转。在最低谷的时刻,她还遭受了性暴力。然而,正是这些痛苦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作者坚强的人格。她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和完美的伴侣。她的人生虽然悲惨,但却十分精彩。作者的生命故事传递了一个正能量的信息:活出自己,不要让任何外在因素定义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两位主人公打动我的是她们不被家庭或命运限制的精神和她们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意志。
教育虽然被普遍认为是改变命运的工具,但它远不止于此。作者以自身的曲折成长和艰难经历诠释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约翰·杜威说:“教育应该被视为对经验的不断重建;教育的过程和目标合二为一,是同一件事情。”教育是所有意义的汇合,是全部价值的终点。教育是人生回首时的了然,是自我审视后的灵魂革命。
至于书名“接受不等于遗忘”,除了生活意涵和文学意义,我还想到了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在1874年的著作《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中,尼采探讨了历史对于个人、社会与民族的必要性,但他也告诫说,超越一定限度的历史感会产生反噬作用。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和一个文化体系的健康而言,非历史的感觉和历史的感觉都是同样必需的。我们不能完全遗忘人生不快的经历,但接受它们并在记忆中勇敢前行。那样,人生便会拥有更美好、更丰富的体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