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欲望满足前的无力与欲望满足后的空虚
——给《百年孤独》初读者的建议
选择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比较困难,而到了20世纪,《百年孤独》应该是独领风骚的那一个。好多人说读不懂,未尝是坏事,与孤独没有共鸣应该算作好事。我也只读了一遍,给初读者提供一个的小技巧。
宿命观已被广泛认知与接受。人生如戏,人没有选择剧本的权利,只能通过丰富角色和完善台词,让人生显得精彩。这本书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百年多的历史,家族成员无论如何挣扎,都躲不开羊皮卷里“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的预言。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进入这本书?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不会成为障碍,反而会增加阅读的乐趣。如果对宗教与西方历史一无所知,多少有点影响,但不至于像《神曲》那样将人拒之门外。造成困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冗杂的关系、重复的姓名及兜圈的人生;二是性格的古怪、行为的怪异及经历的离奇。
关于第一点,能不能尝试换一个角度?不要强迫自己把人物关系理清,可以把布恩迪亚家族看成一个叫布恩迪亚的人,家族成员看成这个活力四射的人的各种欲望:建功、立业、冒险、权利、贪婪、享乐、爱情、情欲、贪吃、求知……欲望可以有辈分,可以有先有后、有主有次,还可以齐头并进。乌尔苏拉代表理智,美人蕾梅黛丝代表本真(理解她为什么升天了吗?),梅尔基亚德斯代表启蒙,拉庇尔特尔内拉代表庇护,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代表操守。什么是孤独?孤独是欲望满足前的无力与欲望满足后的空虚。她们不是欲望,她们就不会孤独。奥雷里亚诺第二的绝美妻子费尔南达为什么也会孤独?因为她是压抑欲望的欲望。欲望会有短暂的愉悦期,而压抑欲望的欲望会永远处于孤独中。本真失去了,理智丧失了,压抑欲望的欲望消失了,操守放弃了,庇护无力了,人自然步入消亡。
如果对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有所涉猎的话,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上面的话。人的欲望是生命的动力,也是生命的枷锁。通俗的说,就是得不到你不爽,得到你也不爽,要得到和刚得到会有短暂的爽。叔本华的原话是: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小金鱼铸了又融,融了又铸;阿玛兰妲将寿衣织了又拆,拆了又织。有时是痛苦,有时是无聊,有时是既痛苦又无聊。
关于第二点,如果拥有女娲或者上帝的能力,把身上的欲望拽出来,甩到身前或者丢到身后,让欲望一个个显出人形。那么,这些“欲人”会比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性格更为古怪、行为更为怪异。至于离奇的经历,很好理解,毕竟是魔幻现实主义。
把家族缩小可以成为一个人,把家族放大可以是一个国家、一片大陆,甚至是人类社会。这就是伟大作品的可塑性与包容性。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过度发展的担忧、殖民的伤痕、对时间与空间的哲学思考……这不是重点,不说了。
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抗造,无论煎炸烹煮炖闷炒,你都能把它处理到能吃进嘴里。我想在第二次阅读时就会换一个角度了,但至少这次我用这个方法读完了,也仿佛读懂了一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