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这本书广受读者喜爱,不仅在国内知名度高,也因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而在海外赢得巨大声誉。
在中国,它曾被评为20世纪90年代十大作品之一,是百位评论家的共同选择。在韩国,《中央日报》将其列为100本必读书目,甚至被它还被拍成电影。
但在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你可能对书名和内容毫不了解,甚至会觉得十分疑惑和不解。为什么人们会去卖血呢?好好生活不好吗?这些人连基本生活常识都没有吗?
其实,我们常常在对某事不够了解时,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判别人和一切,甚至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好。但实际上,要真正做到为别人好,首先需要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背景情况。
在这本书中,许三观卖了11次血,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别人,特别是他对大儿子一乐的疼爱。在这个小人物身上,我们能够读懂父爱,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像许三观这样的人。
他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内心的不平,因为在他所在的村子里,如果不卖血就说明身体不强壮,身体不强壮的话就娶不到媳妇。他跟随村里其他人一起卖血,最终娶到了心仪的妻子。
第二次卖血,也是为了内心的委屈。因为他发现大儿子一乐不是他亲生的儿子,而是他年轻时出轨所生。他为了给儿子的生母补身体而卖血。
后面的5次卖血都是为了治病。其中一次是为了治大儿子的肝炎,其他4次也都是为了大儿子能够健康地生存下去。他不仅到处求人借钱,还卖血来筹措医药费。从最初的不快到最后的不舍,他对大儿子的感情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只有一次卖血是为了亲生儿子二乐。当时,许三观家里什么都没有,他为了招待一位来家做客的生产队长,只好卖血来买好酒好菜,希望队长能尽快安排二乐回城里。
最后还有一次卖血是在饥荒中。在吃了57天玉米粥之后,许三观卖血给全家人改善了生活。他们在胜利饭店吃了一碗面,而他为了给大儿子买红薯只给他5角钱。后来,一乐离家出走,但许三观仍然尽力去寻找他,渐渐地接受了这个孩子。
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许三观的矛盾和纠结,同时也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面临的艰辛处境。回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有什么值得焦虑和彷徨呢?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如何在苦中作乐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