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或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孩子为什么就是不想好好学习呢?
老师或家长经常是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奖励惩罚对他们威逼利诱,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可能在短期内,孩子的态度行为会有所改善,可始终无法持久。
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或家长会一味地认为是这些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还屡教不改,最终只好任由孩子自行发展。但真的只能这样了吗?当然不是!任何态度和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动机和原因。这需要我们先冷静下来,耐心地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
当然,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的确有点难度,所以我们最好能先对心理学有基本的了解,才能找到更科学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一本系统全面且专业的心理学教材。本书主要作者阿伦森教授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更是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唯一包揽了三项杰出大奖的得主。
而且与其他心理学著作相比,每章都设有“小调查”“思考题”“问题回顾”“自测”和“试一试”等板块,更有助于我们将书中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同时,这也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它结合了专业理论、经典实验和大量案例分析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同时为我们改善行动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元的方向。下面,结合书中的理论来看看为什么孩子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还总不听劝。首先,我们得知道态度从何而来,才能理解孩子不想学习背后的原因。
即使基因的作用真的存在,但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来自经验,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能帮助人们辨别某个事物的优缺点,以及分辨自己是否想与该事物有联系。有些孩子由于对学习的认知不全面不准确而产生不想学习的态度。第二,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更多地基于人们的情绪和价值观。有时候孩子喜欢某个学科的原因不是觉得这个学科有多重要,而是被教材中有趣的插图或某个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第三,以行为为基础的态度,是指人们通过观察自己对某个事物表现出来的行为形成的。比如,你问孩子是否喜欢英语,如果她回答“我想我是喜欢的。因为我经常听英文歌、看美剧。”由此可以判断这个孩子的态度主要来源于对行为的观察。其次,我们还需要知道态度是如何被改变的,那么我们才能运用恰当且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改善学习态度。❣️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当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同时人们又无法为找到外部理由时,态度会发生改变。想要改变孩子消极的学习态度,那么我们可以邀请他们做一次反对消极学习的演讲,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说服性沟通来改变态度。事实上要进行有效的说服性沟通是很复杂的,因此许多社会心理学对说服性沟通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说服的精细可能性模型。
该理论把说服方向分为中心路径和外周路径。有些孩子会注意沟通中的事实,当事实的逻辑性很强时,他们很容易被说服,这就属于中心路径。相反,有些孩子只注意沟通的人、时长、氛围等。
这种情况下,如果沟通的人对孩子有吸引力,可能孩子就会被说服,这属于外周路径。所以,我们需要先观察和判断孩子属于哪种类型,这样可以避免单纯地说教让沟通效果适得其反。
❣️通过情绪来影响态度的转变。一般来说。如果人们感觉良好,就会持积极的态度;如果感觉糟糕,就会抱有消极的态度。试想,孩子身在环境温馨、氛围和谐、热爱学习的家庭或课堂中,那么他们的情绪是不是会更好,对于学习的态度是不是也会积极一些,至少不会更抵触。❣️通过身体语言来影响态度的转变。当我们试图说服孩子时,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会对效果产生影响。比如,坐在柔软舒适的沙发上时,孩子更乐意接收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又如,在孩子还没听我们说话前,就让他们微笑,这可能会让他们对沟通内容产生积极的感觉。
所以,只要我们说的内容是有说服力的,那么我们所做的任何能提高孩子对于这个沟通内容的信心的事情,都会使说服变得更有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心理学家,都生活在社会环境里,时时都受到他人或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者他人或社会。人人都需要了解一些社会心理学,尤其推荐老师和家长通过提高认知高度来帮助自己和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更愉快地相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