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文明进步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的强劲发展需要科技的进步。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我们内心的充盈和精神的丰富;科技的发展则赋予我们绝对的力量与实力。我们既需要灿烂的文明,更需要能超越血肉之躯的绝对力量与实力!科技创新是我们世代不懈的探索追求。
而说到科学,就离不开数理化的学习与应用,不同于文学与文字的多样性和广泛适应性(几乎每个阶层和个体都能找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文字或作品),数理化的答案是明确的,非黑即白,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标准统一,像一个严肃的老学究,让人敬而远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理化是艰涩难懂、枯燥乏味、令人望而生畏的学科,怎样使孩子们喜欢上数理化、拥抱科学呢?这是个问题。
最近我特别痴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等都百看不厌,虽然有很多科学疑问,但因为不甚理解,只好跳过去,侧重故事情节的欣赏。直到我得到了一本书《流浪地球的数理化》,才打开了一扇探究其科学知识的门,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太阳年龄的测算方法;珠穆朗玛峰的由来;什么是逃逸速度?什么是反物质?为什么反物质炸弹比核弹威力还要大得多?为什么小行星带如此危险?……这些我一直不解又好奇的疑问都在《流浪地球的数理化》中找到了解答,关键是语言准确简练、风趣幽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像听故事一样,有趣又长知识。
文中还有有大量生动形象的配图以及拟人化的对话及语言。
如:
作者说核聚变是原子核宝宝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行为;
“你好啊!铀238,我们又见面了!”——“你好久没来啦,我现在是钍234”;古代立杆测影子得高度的方法,作者说是“立竿见影大法”;
“小行星带躺平,地球就坐不住了。”
……
我一个向来对数理化不感兴趣的文科生都看得津津有味,虽然儿子才上学前班,更是不懂什么数理化,当我给他读的时候,他却兴趣盎然,觉得非常有意思,很好玩。可见,“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用心,不管有多枯燥的知识点都能挖掘出它的乐趣,从兴趣点切入进去学习,自然就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了。
《流浪地球的数理化》作者郑文静,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资深科幻迷,曾任全国高校科幻联盟负责人。郑文静不仅主编过多部奇幻文学作品,更是独自著作了多部青少年科普图书,都广受好评。
能如此别出心裁地将科幻小说与中学数理化知识点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解与小说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点,将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变成能调动孩子好奇心与探知欲趣味学习,可以看出作者的科学知识和文学功底都是相当扎实的。
孩子是感性的,他可能会因为一个事件或一点挫折而讨厌一门喜欢的学科;也可能因为一个人或一本书而爱上一门枯燥的学科。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科学家最初都是从科幻小说或某个科学兴趣点深入进来,逐渐攀登至科学高峰的。
想要我们的孩子们更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更愿意探索科学未知;想要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我们需要更多如《三体》《流浪地球》这样优质的科幻小说,还需要如《流浪地球的数理化》这样的既生动有趣,又干货满满,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科幻解读作品来带领孩子遨游在科技的殿堂,游弋于科学知识的海洋,培养未来更多的高尖科技人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