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林耀华先生深入大小凉山进行社会考察,由此揭开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对彝族社会的学术研究。林先生以人类学家的视角,精辟地提出了“家支”、“奴隶制”、“冤家”等为特征的传统彝族社会结构与秩序,对后来的彝族社会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林先生又二上凉山、三上凉山,对凉山彝族的研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80年后,这本《凉山彝家》已成为民族志研究的经典之作。我们依然能够从书中生动的书写和趣味盎然的田野经历中,领略当初的社会状况,反思变迁之中的凉山彝家。
之所以说《凉山彝家》是一本内外兼修的民族志,既基于文本结构,也基于其文论。它既交代了考察团的冒险经历,也交代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笔者建议读者先阅读“川边考察纪行”再回头阅读正文,因为我们可以跟随林耀华先生的视角再次阅历凉山。《凉山彝家》是人类学家眼里的标准民族志,具有一定的英雄主义色彩。通过这些人物所塑造出来的画面将文化的内与外、价值的内与外、族群的内与外、阶级的内与外、凉山的内与外乃至国家的内与外都通过文本的结构得以表达。《凉山彝家》成为一本内外兼修的经典民族志。
林耀华先生于1975年、1984年先后两次再入凉山考察。1984年,林先生带着自己的几位研究生再次回访了当年保他入凉山的里区打吉和里区老穆的后人。林先生一直以赤子之心热爱着凉山,挂念着凉山,他见证了彝汉隔阂与民族团结的不同历史,凉山由此成为他最牵挂的心灵家园。2002年12月,林耀华先生的家人将先生毕生积攒下来的10万巨款捐献给凉山大学,设立“林耀华教授彝族大学生奖学基金”,继续为凉山的教育和发展作出永不谢幕的贡献。
笔者以林先生再传弟子的身份参与该捐赠仪式。此刻,笔者愿意以写这篇导读的契机将温暖和幸福传递给读者们,希望大家能在民族大团结的集体情感中获得更多的幸福与安康。
(节选自本书附录中嘉日姆几撰写的导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